![]()
青岛在金融领域有了新的动作。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青岛接连成立了两只产业投资基金:青岛国投化工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和海洋可持续发展(青岛)股权投资基金,出资总额达30亿元。
看似普通的两只基金,背后是青岛在金融领域的再次布局。
几乎在同一时间设立的两只基金,是青岛发展产业基金的决心,更是这座城市探索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来撬动产业发展,实现从“沿海城市”到“资本高地”蜕变的关键落子。
两天30亿,
青岛国资与央企的“双向奔赴”
10月底,青岛在资本市场上悄然落下了两颗重要棋子。
首先是青岛国投化工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0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青岛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从其股东结构来看,这是一只典型的“地方国资联手”基金,由青岛国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青岛市财通项目协同引导基金合伙企业、青岛市科技创新基金合伙企业等共同出资。
![]()
仅从名称即可看出,该基金将重点投资于化工新材料领域。
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是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提质发展的三大优势产业之一。此次设立的化工新材料基金,或将可以推动青岛从传统化工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洋可持续发展(青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
![]()
这只基金出资额高达20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国电投清洁能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银资本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其股东背景更为引人注目: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等共同出资。
这意味着,青岛的产业基金布局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层面的“自弹自唱”,而是吸引了央企和国家级金融资本的深度参与。
这只基金的设立可以说是积极响应国家 “海洋强国” 战略,可以支持青岛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态修复等领域上的突破;再者可以依托青岛 “4+4+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通过资本整合产业链资源。
3000亿基金矩阵,托起“资本之城”
这两只基金的同时设立并非偶然,而是青岛谋划金融战略的一部分。
在今年9月26日举办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正式发布《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构建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及十大现代服务业赋能。
对此,青岛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到1500亿元,市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
而成立的这两只基金,正是这3000亿基金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密集设立产业基金,核心目的是以金融赋能产业发展。从两只基金的定位来看,它们精准对接了青岛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其中化工新材料基金瞄准的是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海洋可持续发展基金则精准对接了青岛正在着力构建的“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这种基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在青岛展现出显著成效。
截至今年8月末,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以195.3亿元认缴出资,撬动社会资本设立146支基金,认缴规模1479亿元,财政资金放大近8倍。
参股基金累计投资青岛项目542个,投资额272.3亿元,其中投向种子期、初创期项目及科技型、创新型项目占比超过90%。
这些基金支持17家企业成功上市,150家企业成为瞪羚、独角兽企业,或被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
青岛的基金战略不再止于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包含更具包容性创投生态,高质量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成为青岛下一步发力创投行业的重点。
这也意味着,基金不再只是招商引资的工具,更是产业生态的孵化器。随着两只新基金的投入运作,这场金融与产业的深度 “化学反应”,正在重塑着青岛的经济版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