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无人机穿梭在农田间精准植保,当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当 “空中禅修” 成为文旅新体验…… 低空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紧抓这一机遇,试图通过低空经济破解传统产业瓶颈、提升城市能级,为中原崛起注入强劲的 “空中动能”。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郑州低空经济的发展之道。
低空经济,为何对郑州如此重要?
低空经济绝非简单的 “飞行 +”,而是推动郑州全方位升级的关键抓手,从产业到城市治理,从枢纽优势到区域协同,它的影响力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1. 重塑产业格局:传统产业 “焕新”,新兴业态 “破茧”
郑州 580 万亩耕地是 “中原粮仓” 的根基,如今无人机植保技术让这片土地焕发新活力 —— 农药利用率提升 35%,单机日作业 800 亩,传统农业加速向 “智慧农场” 转型。在航空港区,超千家航空关联企业借低空装备制造实现技术跃迁,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无人机核心部件提供支撑,“低空智造” 集群初具规模。
![]()
与此同时,物流无人机让时效提升 5 倍,eVTOL 布局城市空中交通,“嵩山少林・空中禅修” 等文旅项目落地,应急救援、数据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郑州正从 “平面经济” 向 “立体经济生态” 加速迈进。
![]()
2.提升城市能级:智慧治理,让城市更宜居
超大城市治理难题,低空技术给出了新解法。交通上,eVTOL 可分流 20% 高峰地面客流,缓解郑州 “米” 字形枢纽的交通压力;无人机巡检高风险场景,能降低 30% 的安全事故率。
公共服务领域,“低空 + 应急” 网络成效显著:无人机医疗配送将山区急救时效压缩 50%,黄河流域 5G 无人机实现洪涝实时预警;违建巡查、空气质量监测用无人机 “站岗”,让城市治理从 “被动处置” 转向 “主动防控”。更重要的是,电动飞行器减少碳排放,契合 “双碳” 目标,助力郑州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
3. 强化枢纽优势:打造全国低空资源配置中心
郑州作为 “空中丝绸之路” 节点和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低空经济有着天然优势。中原腹地空域开阔、军事限制少,利于规划低空航线;上街、登封通用机场形成 “双核多点” 起降体系,为低空飞行提供支撑。
物流方面,航空港区 “空铁陆网” 多式联运与低空配送无缝衔接,“无人机 + 中欧班列” 可辐射中亚及欧洲,“偏远乡村无人机配送” 还破解了物流 “最后一公里” 难题。未来,随着省级低空飞行调度平台的完善,郑州有望成为中西部低空数据交换的核心节点。
4. 激活创新生态:构筑技术攻关 “高地”
低空经济是高端要素的 “聚集地”。郑航、蓝天实验室聚焦飞控系统、氢燃料动力等 “卡脖子” 领域,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突破;政企联合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加速专利转化。上街通航产业园、航空港区差异化发展,吸引深圳零部件企业入驻;郑州航院开设低空经济课程,引进领军人才,形成 “引育留用” 人才闭环,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
5. 引领区域协同:带动中原城市群 “全域发展”
郑州不是 “单打独斗”,而是以低空经济为纽带,带动全省协同发展。“郑州 — 安阳双核驱动”,联动鹤壁、南阳、洛阳等特色功能区,构建 “一心一带四区” 产业走廊;牵头组建省级低空空域管理委员会,统一审批标准;复制 “UU 跑腿 11 分钟极速达” 经验,串联 “嵩山 — 黄河 — 少林” 低空旅游环线,共享医疗无人机网络。河南正从 “单点突破” 迈向 “全域协同”。
郑州发展低空经济,手握哪些 “好牌”?
低空经济能在郑州快速起步,离不开多重机遇的叠加和扎实的基础支撑,这些 “好牌” 为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1. 战略红利叠加:政策、需求、融合齐发力
政策 “护航”:国家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明确 2025 年产业规模达 300 亿元、2027 年突破 500 亿元,郑州市还在申建国家示范区,配套补贴、专项基金,简化审批流程,政策窗口期已然开启。
需求 “爆发”:全球低空经济向规模化应用转型,中国 2035 年市场规模预计破 6 万亿元。郑州农业、物流、文旅需求旺盛,顺丰无人机时效提升 5 倍,UU 跑腿实现 “11 分钟极速达”,市场潜力巨大。
融合 “加速”:低空经济推动 “通航制造 + 数字经济 + 现代服务” 深度融合,航空港区落地中大型无人机项目,河南移动构建 “三网融合” 体系,郑州计划 2026 年前打造 10 个以上 “低空 +” 标杆场景。
2. 全要素支撑:产业、区位、创新都在线
产业集聚:航空港区集聚超千家企业,2025 年将引入中大型无人机项目;设立低空产业基金,开通首条低空物流航线,6 大特色园区形成 “双核多点” 生态,企业总数 2026 年前有望破 200 家。
区位空域优越:郑州 “米” 字形高铁与航空港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已建 10 个起降站点,2026 年前还将新增 3 个通用机场、50 个起降场点,北斗、5G-A 网络加速部署。
创新资源汇聚:依托高能级机构攻关核心技术,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商业闭环形成:无人机植保覆盖超百万亩农田,直升机观光项目成熟,顺丰建成应急物流示范基地,多元收益模式为规模化复制奠定基础。
机遇背后,郑州低空经济面临哪些 “挑战”?
尽管优势明显,但郑州低空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 “绊脚石”,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制约产业进一步壮大。
1. 产业生态弱:缺龙头、产业链 “断链”
郑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不少,但关联度低,多集中在中低端环节,缺乏能带动全局的 “链主” 企业 —— 仅 5 家企业入选全国通航百强,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企业仍是空白。上游核心零部件本土化率不足 20%,中游适航认证能力弱,下游 “河南产、河南不用”,产业闭环难以形成;产业空间分散,跨园区协作缺失,规模化发展受阻。
![]()
2. 空域管理僵:效率低、基础设施 “跟不上”
郑州低空飞行空域占比不足 30%,审批需经三重环节,耗时久,全年可飞行天数不足 120 天,严重影响商业化运营。起降点仅 10 个,远少于深圳、成都,且设施智能化程度低,新基建不足;部分规划机场因资金短缺进展滞后。省级低空飞行监管平台还在筹建中,未接入国家平台,数据无法共享,影响多式联运效率。
3. 创新能力不足:技术 “卡脖子”、人才 “错配”
无人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eVTOL 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低;14 家科研机构产学研协同松散,专利转化率不足 15%,缺乏国家级中试平台,检测周期长。人才方面,高级工程师、适航专家不足百人,职业教育质量低,持证飞手技能单一,高端岗位 “招工难”,创新驱动力被削弱。
4. 场景与商业 “不成熟”:碎片化、难持续
农业未建全省智能农业数据平台,物流航线局限,“空铁联运” 网络未形成;低空文旅依赖补贴,物流无人机成本高,长期亏损普遍;部门数据壁垒导致公共服务场景响应慢,价值闭环难以构建。
5. 政策监管 “缺位”:协同差、不确定性大
多部门分头管理,未设市级协调机构,改革经验难推广;扶持政策以财政奖励为主,关键领域突破不足,配套法规缺失;监管规则未细化,跨区域协作缺位,影响城际航线开通,增加产业发展不确定性。
破局之路:郑州低空经济该如何 “发力”?
针对上述问题,郑州需从五大方面精准突破,推动低空经济从 “起步” 迈向 “腾飞”。
1. 空域改革 + 基建:打通 “飞行通道”
成立郑州市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简化审批流程,借鉴安阳经验扩大试点,力争低空飞行空域占比超 50%,可飞行天数达 200 天;提速机场建设,引入社会资本,规划 50 个以上智能化起降点,优先在重点区域布点;加快省级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平台联通,整合数据,保障跨区域航线运营。
![]()
2. 产业链整合:培育 “链主” 企业
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招商,对头部企业给予奖励;扶持本土企业,设立基金支持升级,培育 “链主” 企业;补贴适航认证,提升本地适航能力;制定本地产品优先采购目录,组建攻关联盟攻克 “卡脖子” 技术;明确园区差异化定位,建立协作与利益分成机制。
3. 技术 + 人才:筑牢 “创新根基”
提升蓝天实验室能级,成立协同创新平台攻关核心技术,推动国防成果民用转化并给予奖励;设适航审定分支机构,建技术转让平台,设专项资金促进专利转化;支持高校设产业学院,推行 “三证融通” 模式,建实训基地;落实人才计划,给予专家奖励并保障安居,解决人才 “供需错配” 问题。
4. 场景拓展 + 商业创新:激活 “市场活力”
实施 “低空 +” 计划,拓展物流航线,建 “空铁联运” 网并补贴企业;搭全省智能农业平台,建低空医疗急救网络并试点基地;推广 “政府购买 + 市场化运营”,扩大采购范围,支持物流企业降成本;开发低空消费增值项目,培育消费生态;统筹部门数据建公共数据平台,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5. 政策完善 + 监管协同:营造 “良好环境”
制定《郑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成立市级领导小组,推广 “容缺受理”,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无人机适航白名单与溯源制度,在监管平台嵌入 AI 功能;推动跨区域监管协作,统一标准;对接国家试点争取政策,举办国际论坛引企业,支持本地企业设 “科创飞地”。
结语
低空经济是郑州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新引擎”,也是中原崛起的 “空中机遇”。尽管目前面临挑战,但凭借战略红利、区位优势和精准对策,郑州有望在低空经济赛道上跑出 “加速度”。未来,当低空经济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我们或许能在郑州的天空看到更多 “飞行惊喜”,而这座城市,也将因 “低空” 而更具活力与竞争力。你对郑州低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