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专机降落在吉隆坡时,距离他首次以总统身份访问亚洲并抛出“印太战略”,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
这一次,作为其第二任期的“亚洲首秀”,特朗普的重返之旅,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一场有虚有实的复杂棋局。
虚的,是精心编排的个人形象秀和外交平衡姿态;实的,则是对盟友毫不掩饰的经济索求,以及此行真正的重中之重——备受关注的中美互动。
然而,当特朗普试图用他惯常的单边主义和交易艺术来重塑亚洲格局时,他或许没有预料到,在他转身离开之后,一场关乎亚洲未来的新共识正在悄然形成。
特朗普的“虚”与“实”
特朗普此次亚洲之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行程安排紧凑,横跨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但他对冗长的多边会议议程依旧兴趣寥寥,更热衷于创造那些能够被镜头捕捉、可以转化为政治资本的“高光时刻”。
此行的“虚”,首先体现在他极力塑造的“和平缔造者”形象上。
在吉隆坡,他高调见证了泰国与柬埔寨签署和平协议。
特朗普毫不掩饰地将此归功于自己,甚至在社交媒体上提前预告,称自己“促成了伟大的和平协议”。
这被普遍视为他为竞逐诺贝尔和平奖积累的又一笔“政绩”。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种对个人功绩的强调,充分暴露了他外交政策中表演性的一面。
与此同时,面对国内政府“关门”危机和国际上加沙、乌克兰局势的困扰,一场看似成功的亚洲之行,无疑是他急需的突破口。
然而,在这些精心编排的“虚”景之下,是特朗普毫不含糊的“实”在利益诉求。
这才是他此行的核心。
无论是对日本提出的未来三年投资5500亿美元的期望,还是对韩国尚未完全落地的350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跟进,特朗普的目标非常明确:
从日韩这两个最亲密的盟友身上获取“真金白银”,以服务于其“美国优先”的经济议程。
在东南亚,他同样沿路签署了一系列贸易协议框架,但这些协议颇具“特朗普特色”——白宫随后确认,协议并未涉及降低美国对这些国家征收的高额关税,仅仅是为未来豁免留下了模糊的空间。
![]()
换言之,东南亚国家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之下,被迫打开了市场,却未能换来对等的关税减免。
这让特朗普的“交易成果”显得成色不足,也让亚洲国家深刻感受到了与美国合作的不确定性。
当然,此行所有议程中分量最重的,无疑是中美之间的互动。
双方的经贸团队已在吉隆坡进行了紧张的磋商。
谈判围绕美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措施、延长对等关税暂停期、农产品贸易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展开,并最终达成了初步共识。
与对待盟友的强势施压不同,面对中国坚定的立场和专业的谈判,特朗普也表现出了寻求合作的姿态。这清晰地表明,处理好对华关系,才是其亚洲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
然而,综合来看,特朗普的核心诉求能否真正实现,仍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他对盟友的极限施压,正让信任的根基逐渐动摇;他所兜售的单边协议,难以替代区域国家对多边合作的普遍渴望。
八年过去,亚洲早已不是八年前的亚洲,面对一个更加自信、多元和务实的地区,特朗普的旧剧本还能否奏效,正面临着现实的严峻考验。
亚洲的“网”与“盾”
最具戏剧性也最富深意的一幕,发生在特朗普的飞机离开吉隆坡之后。
中、印、日、韩等国的代表与东盟十国领导人,走进了特朗普刚刚离开的同一栋会议中心。
这里举行的,是时隔五年再度重启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
这场会议的时间点和参与者名单,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宣言。
它被外界精准地描述为“应对特朗普关税的潜在缓冲”。如果说特朗普的策略是“建墙”,通过双边施压制造隔阂;那么亚洲国家的回应则是“织网”,通过多边合作构建共同的未来。
RCEP会议的重启,首先是亚洲国家为应对外部冲击而共同举起的“盾牌”。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阴云笼罩全球,对高度依赖出口的东盟经济体造成了实实在在的伤害。
![]()
东亚论坛的数据测算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已导致东南亚GDP下降约2.3%,就业减少5.9%。
反观RCEP,若能全面实施,则有望为东盟带来1.9%的GDP增长和2.1%的就业提升。
这一正一反的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两种不同路径的巨大差异。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直言不讳:“RCEP不是文件,而是抵御外部冲击的盾牌。”
这代表了区域内的普遍心声:亚洲需要建立自己的稳定机制,不能再任由外部的单边政策牵着鼻子走。
更重要的是,这张“网”的编织,展现了亚洲内部前所未有的团结与战略自主。
此次会议上,中、印、日、韩四大经济体罕见地走进了同一间会议室。
特别是印度,虽在2020年因故退出谈判,但此次派出高级代表与会,被广泛视为一个积极的“重返信号”。
![]()
这背后,既有美国极限施压的反作用力,也体现了亚洲国家对“去风险化不等于去中国化”的深刻理解。
大家意识到,真正的安全与繁荣,来自于区域内部的紧密合作,而非域外大国的遥远承诺。
会议达成的三项核心共识——坚持开放合作、反对单边关税;加强区域供应链韧性;探讨数字贸易与能源安全合作——更是意义深远。
这表明RCEP正在从一个纯粹的经济协定,向一个具备战略协调能力的平台演变,一个亚洲新秩序的雏形已然浮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扮演了“发动机”和“稳压器”的关键角色,推动的“共赢贸易”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赢得了区域国家的广泛认同。
八年前,特朗普退出了TPP,理由是“美国不需要被别人占便宜的协定”。
八年后,他重返亚洲,却发现亚洲人早已自己摆好了新的宴席。
这场在吉隆坡举行的“大会”,达成了一个没有美国的共识,却勾勒出一个更完整的亚洲。
它向世界宣告:当美国选择背向多边合作的潮流时,亚洲正以自己的方式,坚定地捍卫着开放与合作的秩序。这或许才是当下亚太地缘格局中,最真实、也最深刻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
RCEP时隔五年再度举行峰会,“应对特朗普关税的潜在缓冲”——观察者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