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最新爆料:中方提议川普把年初访华改到4月,理由是天冷。但这事远不止 “避寒” 这么简单——中美刚谈妥贸易休战,川普要拼中期选举,俄乌还在等和谈契机,这一次行程调整,已然引发外界热议。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财长贝森特透露,中方在韩国釜山会晤中提议将川普原定2026年初的访华行程推迟至4月,理由是“一二月天气寒冷,何不将访问推迟到四月呢?”。
据悉,中国北方1-2月常遇极端低温,北京等外交核心城市的严寒天气,确实可能影响外事活动的筹备效率与现场体验,这是国际交往中常见的“细节优先”原则——从这个角度来讲,推迟其实是人性化考量。
![]()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这也为中美双方提供了 “无压力缓冲期”——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言,可以验证美方政策的连贯性:川普政府此前对华态度多次摇摆,曾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施压,导致“百天访华” 计划落空,中方也对其“施压-谈判”的双重策略始终保持警惕。甚至,在韩国会晤结束后,美国方面便迅速对外频繁输出了“赢学叙事”,让外界感到疑惑。
比如,就在10月30日,川普在返回华盛顿的专机上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说“关税完全保持不变。原来是57%,现在是47%”。紧接着,及至31日,美财长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将于下周与中国签署协议,并坚信美国将在两年内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
因此,总的来讲,对于中国而言,尽管如今虽达成 “贸易战休战”共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台湾、科技等结构性矛盾仍在。中方需要借这几个月观察川普的访华意愿——是真心推动合作,还是仅将元首会晤当作中期选举 “短期筹码”。
何况,此次休战也并非全面取消关税,也不能排除行程敲定后再生政策反转风险。
![]()
而对川普而言,4月访华是中期选举前的 “政绩工程”,需借中美合作稳住票仓——若会晤落地,中美可能在贸易、金融、能源和俄乌问题都有很多话题上形成有限合作(考虑到届时乌克兰和平契机或将真正成熟,因此这可能会成为重点话题),但这需美方摒弃单边施压和霸权心态,不能再搞“以实力地位说话”那套,何况美国实力也早已下滑!
而这段缓冲期正是各方理清诉求、凝聚共识,为后续互动奠定基础的关键!
那么,接下来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呢?
目前来看,中美在韩国釜山的会晤,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务实合作+管控分歧”——双方合作还是主要集中在 “低敏感领域”,如经贸。而这也昭示着,未来大概率还会延续 “关税互减” 节奏,美方可能进一步降低中国家电、机械产品关税,中方则可能扩大美国玉米、牛肉进口.....
双方在分歧领域的博弈恐怕很难停止:科技层面,美方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限制仍将维持,甚至可能加码对AI芯片的出口管控;台湾问题上,美方或继续通过“军售”“过境窜访” 等小动作试探中方底线。这种 “合作不脱钩、博弈不冲突” 的平衡术,将是未来中美互动的主线。
![]()
此外,必须考虑到202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11月初美国将进行中期选举,而乌克兰冲突将正式步入第五个年头:眼下,乌美欧只希望尽快就地停火,俄仍希望全面控制顿巴斯,但前几天却突然表示“俄方同意美国的乌克兰方案”,已隐隐显现战争结局的轮廓了......
而对于川普而言,中期选举至关重要——事实上,就在10月27日,据美媒CBS报道称,加州州长接受采访时放话:“事实上,如果我们在中期选举成功夺回众议院,川普的总统任期实际上将在明年 11月结束。”而更糟糕的是,一旦民主党真的夺回众议院,那么,明年美国就有可能顺利通过终止川普全面关税政策决议——这无疑对其和共和党都是重大打击!
![]()
在这种大背景下,种种迹象表明,2026年俄乌冲突确实有可能迎来类似朝韩模式的结局,而届时4月中美会晤,或将成为双方协调推动乌克兰和平“关键节点”,不排除会共同推出 “停火监督+重建规划” 的联合提议。
至于经贸、科技和地缘等问题,这主要要看美国的诚意了。
但不管怎样,时间显然在我们这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