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近的节奏真是有点意思。别的企业大佬忙着健身房打卡、发点鸡汤日常的时候,余承东突然换了条路线——正式进驻短视频,把“科普”当主业来干了。
你别说,“余你唠唠科”这个系列一上线,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大家的共识出奇一致:
余总只要一聊科技,就像把嘴上限解除了一样,丝滑、不卡顿,比新品发布会还自然。
为什么大家对他的科普这么买账?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真正能把尖端技术讲得让普通人听得懂的人,太少了。
![]()
余承东做的,不是“网红内容”,是科技普及短缺的一块拼图
日常刷视频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手机参数、芯片架构、影像技术这些东西,很多博主讲得很热闹,但你真的听懂了吗?
大多数人在“堆词典”,很少有人在“讲原理”。
而余承东的出现,填的正是这个缺口。
比如讲影像,他不是告诉你多少像素多牛,而是说“为什么夜景能更亮、白天更稳”;
讲通信,他也不是念标准,而是解释“你为什么在高铁上信号更稳了”。
理工男逻辑+行业 30 年经验=天然的“科技翻译器”。
这东西,普通博主学不来。
![]()
更关键的是,他讲的是“行业真话”
现在很多品牌宣传喜欢拐弯抹角,说半天不落地。
余承东这点反而像“互联网老前辈”:
敢说、不绕、讲原理、说人话。
你让一个行业最高层站出来科普,很多内容是别人没资格讲的,甚至不敢讲的。
这也是为什么网友说“余总一讲技术,立刻不卡壳了”。
——因为说自己真正熟悉的东西,本来就不需要套路。
对消费者而言,这才是科普应该有的样子:
不夸张、不堆参数、告诉你技术的价值而不是名词的重量。
![]()
科技不是高冷,而是要真正被看见
过去几年,国产厂商做了很多真正的硬科技:卫星通信、自研影像、折叠屏、通信基带、低功耗调度……
但普通人知道多少?其实很有限。
余承东这波下场科普,意义不在热度,而在态度:
把属于工程师的技术,重新放回普通用户的视野里。
能让更多人理解背后的难度、价值、突破——这比“带货视频”要重要太多。
说句心里话:华为需要这样的声音,中国科技也需要
科技越来越卷,营销越来越吵,大家需要一个“能把复杂讲明白”的窗口。
余承东刚好补上了。
抖音、视频号这些平台,本来就是最适合“短而硬”的科技内容的地方。
如果这类科普持续做下去,它的社会价值会比你看到的播放量大得多。
你怎么看余承东下场科普这件事?
你更想他讲:手机技术、汽车技术,还是行业趋势?
留言说说,让我们一起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讨论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