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底“行”不“行”,其实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大家都默契:这事儿,真挺重要。
![]()
有一天,你心血来潮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伟哥”,然后出来各种各样的产品,包装各异,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美国同款伟哥”、”伟哥小蓝片”或“原装进口伟哥”…
乱七八糟的产品页面看得你眼花缭乱,最终,你被一款销量排名前三的产品吸引,然后下了单。
收到货后,内心激动的你服下了此药,但期待中的效果并没有,反而是剧烈心悸、头晕和持续的胸闷感。紧急就医后,医生告诉你:“你吃的不是正版药。”
以上这段只是我随意编造的,大家请勿对号入座。但段子是编的,这种事却在现实中有不少。
![]()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涉及“伟哥”关键词的投诉中,约28%为虚假宣传,20%为货不对板,近19%为假药或三无产品。
在这个充满羞耻与好奇的市场里,许多男性都有着相同的遭遇——他们以为自己购买了想要的产品,实际卷入一个模糊而高风险的选择困境。
“蓝色小药丸”——这个让全球无数男人恢复自信的神药,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一方面,它已经连续二十多年成了救星,让无数男人找回了自信。
另一方面,市面上“伟哥”相关的产品套路越来越多,真假难辨。如果说男人有“中年危机”,那“伟哥”市场这几年也绝对算得上危机四伏。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蓝色小药丸”,不是在医院,而是在歌里、电影里,或者朋友之间的笑谈里。
![]()
其实,伟哥最早是辉瑞的专利药Viagra,最初还不是专门治ED的。上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本来想找治疗心脏病的药,没想到竟然意外“点燃”了另一个器官。
这下辉瑞乐坏了,赶紧注册专利,取名Viagra,意为“活力”,一上市就成了全球神药。
在美国上市第一周,每天就能开出1.5万张处方,第七周直接飙到每天27万张。媒体都疯狂了,甚至有人说“世界已经等了这药四千年!”
而在中国,“伟哥”这名字最初其实是辉瑞在香港注册的商标,后来被大陆一家企业抢先注册。辉瑞只好另起炉灶,把Viagra的中文名定为“万艾可”,这才和“伟哥”分道扬镳。
2014年是个分水岭。辉瑞的专利到期,国产厂商集体入场。白云山的“金戈”最先抢跑,还拿到了“伟哥”商标授权,打出“中国伟哥”旗号。山东齐鲁、其他大药厂也陆续杀入。再加上电商兴起,买药越来越方便,抗ED药一下子成了大众消费品。
可是,热闹背后,乱象也悄然滋生。无论什么产品,只要名气大了,都会引来一堆碰瓷的李鬼,“伟哥”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用过万艾可和金戈,表示效果确实有差别。原研药贵有贵的道理,仿制药还得看工艺和剂量。
![]()
还有人表示,某些电商平台太坑了!标题写‘’美国伟哥‘’,发货却是国产仿制药,维权还特别麻烦。
![]()
现在你上网搜“伟哥”,搜出来的产品五花八门,包装差不多,名字都差不多,让人傻傻分不清。你以为买的是美国辉瑞的Viagra,到手却发现是“伟哥”牌国产仿制药,或者干脆是个三无保健品。
不少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吐槽,什么货不对板、虚假发货,买进口药收到国产仿品,想退货维权都无门。
这些“碰瓷”行为,不只是让人花冤枉钱,更关键的是对整个市场的伤害。劣币驱逐良币,谁还敢信任这个行业?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现在依然是搅乱市场的主力。
此外,还有一种套路,就是放大焦虑。你本来没啥问题,看了宣传觉得“更强更幸福”,忍不住买来试试。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带下水,把“伟哥”当成提升幸福感的工具,这其实挺危险的。
说到底,这种市场乱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行业太暴利了。企业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打广告、抢商标、卖概念、打低价,反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大家都来分蛋糕,结果蛋糕越分越乱,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当然,消费者自己也不能一味“贪便宜”。有些人买药只看价格,不看剂量、不看成分,结果买到不对症的药,反而给身体埋下隐患。买药这事儿,真不能只看表面包装,要看清楚是不是正规药企生产,有没有批准文号,最好还是在正规渠道购买,必要时遵医嘱,别被乱七八糟的广告忽悠了。
作为男同胞,我也希望监管部门能严厉打击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保护正规药企的创新成果!
说到底,这个市场热闹归热闹,套路其实太深。男人的健康不是小事。真正的好药,是能帮人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靠噱头和套路赚快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