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这一带的战场,对乌军来说已经惨到不能再惨了。这两支乌军部队早就被俄军围得严严实实,美国《纽约时报》都报道了,红军城大部分地方已经被俄军占了,俄军还在一个劲儿增兵,就是要把这座城彻底拿下来,遇到乌军阵地就直接开火硬刚。
说实在的,俄军这次打得多细致不用多说,只要完全控制红军城,乌克兰东部这块战略要地就攥在他们手里了,到时候顿涅茨克州乌控区的最后一道硬防线就彻底垮了,俄罗斯离自己的长期目标也就更近了一步。
![]()
负责守这两座“双子城”的是乌克兰第7集团军,四个旅全被圈在了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矿区里,现在能战斗的加起来还不到5000人。再看俄军这边,简直是压倒性优势,集结了差不多29000人,还有100辆坦克、260辆左右的装甲战车和160门火炮,算下来兵力是乌军的6倍多,这实力差距根本不是靠勇气就能弥补的。乌军也知道情况危急,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都亲自跑到第7集团军的作战指挥部坐镇,就想指挥部队反击,把被围的守军救出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红军城西北部和罗金西克南部之间还留着个缺口,从这儿能直通赫里希涅,包围圈里的乌军残部只要能从这个缺口冲出去,就算突围成功了,还能往西撤到赫里希涅重新组织防御。
10月30号俄军的战报说得很明白,现在离完全包围这两座城的乌军据点,也就剩不到900米了。这事儿就奇了怪了,从红军城到罗金西克的公路明明很好控制,俄军要是想“关门打狗”,分分钟就能把缺口封死,可他们偏偏迟迟不动手。这问题在社交媒体上都吵翻了,有俄罗斯博主直接吐槽“俄军打得也太谨慎了”,觉得没必要这么磨磨蹭蹭。但俄罗斯专家说了,这里头藏着个重要考虑——俄军宁可放慢进攻节奏,也不想让自己人伤亡太多。
其实这事儿想想也能明白,俄军肯定是吸取了马里乌波尔围城战的教训。以前硬打硬拼虽然能拿下地盘,但自己这边伤亡也不小,纯属得不偿失。现在俄军换了打法,不急于一时封死包围圈,而是先把乌军困住,慢慢削弱他们的防御,逼着乌军主动撤出被半包围的区域。这样一来,俄军就能以很小的代价拿下大片土地,节省下来的兵力还能调到其他战线,好几条线同时推进,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可能有人觉得乌军能突围是好事,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乌军突破半包围的时候,得顶着俄军的炮火和无人机攻击,伤亡一点都不少,更重要的是士气被彻底打垮了——士兵们一路逃一路被打,那种绝望感比战死还折磨人。而俄军呢,就耐心等着他们撤离,既达到了占地盘的目的,又减少了自己的伤亡,这算盘打得可太精了。
别觉得俄军这是胆小谨慎,这其实是最务实的打法。战场上不是光靠猛冲猛打就能赢,能以最小代价拿到最大战果才是真本事。乌军现在看似有个突围的缺口,可那根本就是俄军故意留的“死亡通道”,想冲出去就得付出血的代价,就算侥幸逃到赫里希涅,残部也没多少战斗力了,重新组织防御纯属空谈。西尔斯基亲自坐镇指挥又怎么样?兵力差距摆在这里,俄军的战术又这么灵活,想解救被围部队简直难如登天。现在就差最后900米,俄军想封圈随时都能封,他们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算准了乌军已经是瓮中之鳖,与其硬拼造成双方大量伤亡,不如用这种“围而不歼”的方式逼乌军就范。这种打法既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又能持续消耗乌军,还能快速推进战线,不得不说,俄军这波操作确实够高明。接下来就看乌军怎么选了,是硬着头皮从缺口突围遭重创,还是留在包围圈里坐以待毙,不管怎么选,恐怕都难逃惨败的结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