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在陕北周围的红军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意味着民族统一抗日战线终于形成。
不过,人民军队当时内部对于这个决定有很多不理解的声音,两党从1927年开始打,十年间彼此都有不小的血仇,怎么说被收编就被收编了?
当时还有很多中层干部找到首长反映,目前部队里有两个问题很严重,一是番号、军装、帽徽等标识都改成了国民党的,情感上难以接受;
二是由于国民政府的压制,八路军的编制就被缩小了很多,原先指挥的是一个师、一个军的,现在只能指挥一个营、一个团,心中委屈。
![]()
这两种情况在改编之初都客观存在,其中又以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129师最明显。
那时另外两大主力改编的115师、120师虽然干部也都降级了,但还是按照统一标准安排的,带的人基本也是原来的老底子。
就129师出现了很多连降多级的情况,像原先的红30军政委直接降成营长,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也仅为副师长。
明明129师主要由红四方面军改编而来,为何首先不沿用旧人,反倒改为刘伯承了呢?
![]()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复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改编后的129师并非全部出于红四方面军。根据当初的改编资料显示:129师由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及陕北第29军、第30军、独立师所辖四个团组成,共计13000人。
从这里就能看出,129师虽主要基干是红四方面军,但也补充了相当一部分陕北红军,这些新鲜血液并没有在徐帅麾下战斗过,反而跟刘伯承的接触很多。
![]()
其次,129师里的红四方面军,已经跟徐帅当年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有很大区别了。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由于国民党在渡口布置重兵防御,红四方面军分成了两部分。
渡河的原红四方面军的第9军、第30军及原红一方面军的第5军组成西路军,在徐帅的带领下,准备打通河西走廊、获取苏联的援助。
可惜我党在宁夏一带没有群众基础,难以获得补给支援,且马家骑兵非常彪悍,给我西路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奋战数月后,西路军终还是抵挡不住,近乎全军覆没。
徐帅都是脱离部队后靠化装死里逃生回到延安,这时,他手里已经没有多少老部队了。
![]()
而留在黄河以东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则是由刘伯承率领,山城堡战役的出色指挥,让刘帅成功树立起威信,慢慢开始掌握这支军队。
后来西路军受挫的消息出来,中央立即命刘帅带着麾下组建“援西军”,希望能把西路军救回来。可刚行至镇原、平凉、固原一带,西路军失败就已成事实,因此援西军的任务改为就地驻防,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从红四方面军分成两部之后的遭遇可以看出,八路军129师的主体其实源于刘帅领导的那部分。
临阵换帅为兵家大忌,抗日形势那么严峻,当然需要一个更熟悉情况的指挥官来领导,所以,这方面刘帅也更合适。
还有一点比较关键的因素是,长征左路军右路军时期,刘帅要比徐帅更坚定,一直站在中央这一边,所以,也更能得到中央信任。
![]()
当然,中央也体谅徐帅当时的难处,所以在他刚刚回到延安时,主席没有责怪之语,反而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事实上,组织一开始还是打算让徐帅当军事主官的。国共两党在谈判期间,为了番号和编制,有过多次的交涉。
1937年2月,我党与国民党在西安就改编之事进行协商,我党的方案是红军组成一路军,设指挥部,由朱德、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总司令。下辖4个军、12个师、36个旅,四名军长分别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担任。
从这里能看到,中央还是要继续重用徐帅的。然而国民党给出的方案差距很大:红军只能改编成2个师、8个团,师以上不设军也不设总指挥部,归国民政府西安行营直接领导。只有两个师长可由共产党指派,副师长及以下军官皆是国民政府任命。
![]()
两边的条件可谓天差地别,不过谈判嘛,都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我党先退了一步,提出原先的4个军改为4个师,除三大主力外,还有陕北红军的5000人改为第4个师,师长人选不变。
可惜国民党还是没有同意。到1937年3月,由于西路军战事不利,抗日形势又愈发严峻,我党做出最后的让步,提出将红军编为三个师,如国民党再不同意,我党就单独对外公布改编结果,并独立抗日。
3月8日,谈判终于达成一致,不过国民党后续还在人数、补给等方面设卡,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才算正式改编完成。
从双方这一系列的交涉中能看出来,徐帅的名额是最后关头才拿下来的,当时西路军已损失惨重,组织基于这个现实结果做如此决定,也是实属无奈。
![]()
刘、徐两位元帅在129师相处很愉快,徐帅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和刘伯承同志在长征期间相处,对他有所了解。他为人处事光明磊落,豁达大度,熟思断行,军事理论和指挥能力都相当强。能再次共事,我很高兴。
后来129师首任政委张浩因病返回后方休养,职务空缺了出来,刘帅就给中央提过两个方案:一是副师长徐转任政委,二是徐升任师长,刘自己改任政委。
周总理看到后,觉得还是刘帅担任政委好一些,就采用了第二种方案报给毛主席。
可主席认为129师政委一职不宜让刘伯承或徐向前来担任,甚至两人最好不要搭档。
主席给出的理由是我党在战争中发展迅速,各地都急缺优秀人才,刘、徐都可独当一面,放在一起那太过奢侈了。等合适的时机一到,就让两人分别负责一方。
![]()
主席着眼的是未来,之后也的确让徐帅去统揽过几次大局。
1938年4月,由于冀南的地方武装头目葛桂斋率部投日,我方根据地遭遇重创,陈再道身边只剩数百人,紧急向中央求援。
组织随即派出徐帅坐镇,他只用很短的时间梳理出两点思路,一是抓主要矛盾,不跟其他武装发生冲突,二是主动找日军打几仗,且要赢得漂亮。
这两点做好以后,冀南百姓都知道八路军只是为了打日本人而来,群众基础很快就牢固,局势也稳定了下来。
![]()
1939年,山东又出现乱子,地方武装和主力115师互不统属,未形成统一指挥,导致迟迟未能打开局面,中央马上就又派徐帅过去。
他超然的威望,让各支部队都服从命令,情况迅速好转,部队也急剧扩充,当时国民党都叫山东的八路军为“徐向前部”。
徐帅能随时去解救一方危难,这也是当初主席预留一手的妙用,如果当初把徐帅绑在129师,那他没办法抽身,冀南、山东的工作恐怕就难以开展。
毛主席的知人善任,徐帅的超然能力,都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