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加码,部长发声
202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强调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这一顶层设计为县中振兴指明了方向。
就在一个月前的9月18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将县中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文件不仅落实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的要求,也是继2021年《“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后的又一次重磅加码。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县中振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着教育公平的底线和温度。”这句话掷地有声,为县中振兴定下了政策基调,也再次把县中推到了公众关注的聚光灯下。
县中有多重要?半壁江山的存在
放眼全国,县中已经成为牵动数千万家庭的焦点:一头连着义务教育的出口,一头连着高等教育的入口。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初,全国普通高中共1.42万所,其中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0.72万所,占据半壁江山,在校生规模达1468.4万人。换句话说,每两个高中生中,就有一个在县中就读。
县中不仅是县域教育的天花板,更是普通家庭孩子通往大学的主干道。对无数家庭来说,它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代人命运的分水岭。正如北大学者林小英在《县中的孩子》中写道:“理解了县中,就理解了中国教育。”县中的兴衰,折射的不只是教育质量,更是城乡差距、社会流动和教育公平的整体格局。
振兴势头已起
过去,县中面临生源流失、师资不足、升学乏力等现实困难。如今,政策在发力,地方在行动,教育生态在回暖。《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优师计划”、“头雁教师计划”和“县中托管帮扶”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县中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部同时强调,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这一系列政策正在各地加速落地,县中振兴已取得显著进展。
以云南大理州弥渡一中为例,自从2022年北京大学托管帮扶以来,该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22年之前,该校的一本上线人数为56人,而到2023年已增至103人,2024年更是达到了123人,本科率也从53%提升至67%。这一变化不仅反映在升学率的提升上,还体现在生源的回流。曾经,弥渡县达到州级中学控制线的学生没有一个留在本县,而去年,101名达到州级中学控制线的学生选择留在弥渡一中就读。这一现象标志着弥渡一中在教育质量上的提升已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样,华东师范大学在云南寻甸县实施的实验班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实验班于2025年迎来了首届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100%,特控上线率高达92.86%,国内顶尖高校录取人数超过全县历史总和。实验班成功吸引并留住了大批优质生源,在实验班设立前,寻甸县优质生源大量流失,中考前300名学生几乎无人留在县中就读;而自2022年实验班创立以来,首届便吸引了50余名中考前300名学生入学,且逐年增加,有效扭转了生源外流的局面,全县本科上线率也由2024年的54.13%提升至2025年的74.03%。
教师振兴:从头雁引领到优师补源
教师,是县中振兴的关键变量。为破解“教得好的人留不住”的难题,教育部于2025年启动实施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县中领军教师,为县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首批“头雁教师”共600名,由各省(区、市)教育厅根据县中数量、教师规模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统筹分配名额。入选教师聘期为3年,连续聘任不得超过两届。入选者需建立“头雁教师工作室”,带动县域教师共同成长。教育部为中西部(含东北)工作室提供每年3万元经费及设备支持,同时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形成支持教师扎根县中的长效机制。
与之相呼应的,是自2021年启动的“优师计划”。该计划面向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边境县中小学,每年定向培养约1万名师范生,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联合实施,旨在从源头上补充优质师资。作为核心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项目招生规模从2021年的400人逐年增长至2024年的800人,累计录取定向师范生2615人,覆盖全国21个省份。
“头雁教师计划”重在提升在岗教师的引领作用,“优师计划”着眼于源头供给与长远发展。两项政策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一个强化领头雁,一个培育生力军,共同构建起县中教师队伍从外部帮扶到内生成长的新格局,为县中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攻坚正酣,未来可期
县中振兴不仅关乎教育本身,更是教育公平的基石、社会流动的阶梯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只有办好每一所县中,教育强国的根基才能真正扎根基层。
当前,县中振兴正处于关键的攻坚期。尽管政策不断发力,地方积极行动,成效初步显现,但生源回流、师资稳定和质量提升等问题仍面临不少挑战。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课堂,一股新的教育暖流正在向全国县域涌动。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县中将焕发新生,更多学子将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阳阳
资料来源: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25年10月)
2.教育部等六部门:《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2025年9月)
3.教育部等九部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1年12月)
4.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的通知》(2025年4月)
5.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 的通知》(2021年8月)
6.北京大学新闻网:云南弥渡县:教育与产业齐飞,科技与创新共舞(2025年3月)
7.北京师范大学:《人民政协报》整版报道!北师大“优师计划”培养实践(2025年8月)
8.华东师范大学:在育人中扩优提质,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趟出县中振兴新路(2025年8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