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厨房菜板:刻着烟火的 “时光板”二、客厅边几:堆着细碎的 “小确幸”三、卧室衣帽架:挂着日常的 “小温暖”
![]()
我家厨房的菜板是实木的,买的时候选了最厚的款,说能多用几年,现在果然没让人失望 —— 边缘被刀磨得有些圆润,摸起来滑滑的,正面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刀痕,像一张密密麻麻的地图:深的是妈妈切排骨时用蛮力压出来的,当时她还念叨 “这骨头太硬,菜板都要被我切穿了”;浅的是我切青菜、水果划的,尤其是切番茄时,汁水顺着刀痕渗进木头里,干了就留下淡淡的红印;还有几道歪歪扭扭的浅痕,是孩子去年学着切黄瓜时弄的,他踮着脚抓着小刀,半天切不开一块,反而在菜板上划了好几道 “小横线”,还得意地说 “这是给黄瓜画的跑道”。
菜板右上角有块浅褐色的印子,是去年过年做红烧肉时,我把调好的酱油碗放在上面,没注意碗底漏了,酱油渗进木头里留下的,当时我急得用洗洁精擦半天,反而越擦越明显,妈妈笑着说 “没事,以后看到这印子,就知道该做红烧肉了”。现在每次切菜看到这块印子,就会想起当时围着餐桌吃红烧肉的热闹,肉香混着笑声,特别踏实。
菜板背面更热闹,贴着孩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小贴纸,有圆滚滚的小熊、绿油油的胡萝卜,还有他用彩笔写的歪歪扭扭的 “妈妈我爱你”,贴纸边角都卷了边,有的还翘起来一点,他却不让撕,说 “这样菜板就有小伙伴了,不孤单”。有次我切完菜忘了把菜板收起来,孩子偷偷在上面放了颗洗干净的小番茄,说 “给菜板当零食,它切菜累了”,结果晚上我才发现,番茄蔫了,在菜板上留下个小小的红印,我用温水擦了好久才淡下去,却没完全擦掉,成了新的小痕迹,像菜板偷偷藏起来的小甜蜜。
上个月妈妈来家里做饭,刚拿起菜板就笑:“这菜板比以前沉了不少,全是油和日子的劲儿。” 我才仔细看了看,菜板用了五年,从最初的浅木色,慢慢变成了温润的深褐色,那些刀痕、印子、贴纸,像刻在上面的烟火日记,每次切菜时,刀刃落在熟悉的痕迹上,都像在翻读一天天的日常 —— 有妈妈的叮嘱,有孩子的调皮,有一家人的烟火气,怎么也舍不得换。
![]()
客厅的边几是浅灰色的,当初买的时候图它轻便,现在却成了家里最 “忙” 的家具 —— 桌面有点歪,是去年搬家时工人师傅不小心把桌腿磕了个小坑,爸爸找了块硬纸板剪成长方形,垫在桌腿下,才勉强放平,现在每次往上面放杯子,都要下意识往右边挪挪,不然稍微一碰就容易洒。边几上总堆着些 “零碎”,却没人想收拾整齐:我没看完的杂志(是上个月买的生活周刊,书角卷得厉害,第 28 页还夹着孩子做的纸星星,他说 “妈妈看到星星就有好心情”)、爸爸的老花镜(镜腿用黑胶带缠了一圈,是上次他看报时不小心掉在地上摔裂的,当时他说 “凑合用,新的戴着还不舒服”,现在每次戴都要先调整一下胶带的位置)、还有一个透明玻璃罐,里面装着孩子从楼下花园收集的石头,有圆滚滚的鹅卵石、有带花纹的页岩,还有一块长得像小鸭子的石头,是他的 “宝贝”,每天都要拿出来数一遍。
边几的抽屉更像个 “百宝箱”,里面藏着各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小物件:前年和老公看《流浪地球》的电影票根(边角已经泛黄,当时看完电影还在楼下吃了烤串,票根上还沾着点油渍)、孩子掉的第一颗乳牙(用一个小小的铁盒子装着,上面是他自己画的笑脸,写着 “2023.5.12,我的小牙齿”,那天他兴奋地举着盒子跑遍了整个屋子,说自己长大了)、我织了一半的浅粉色围巾(去年冬天想给孩子织的,结果织错了好几处花纹,拆了又织,织了又拆,最后干脆放在抽屉里,现在线团上还缠着几根掉下来的线头)、还有爸爸收藏的旧邮票(是他年轻时集的,有的还盖着邮戳,他说等孩子大了教他集邮)。
有次孩子翻抽屉找他的石头,不小心把乳牙盒子碰掉在地上,盒子打开了,小牙齿滚了出来,他吓得赶紧捡起来,眼泪都快掉了:“妈妈,我的小牙齿会不会不见了?” 我蹲下来和他一起把牙齿放回盒子里,又帮他把盒子放进抽屉最里面,他才放心地笑了。看着他举着石头罐在边几旁玩,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时不时扶一下老花镜,我突然觉得,这个有点歪、有点乱的边几,堆着的不是零碎,是一家人的小确幸 —— 不整齐,却满是生活的味道。
上周打扫卫生,我想着把边几上的东西收整齐,刚把杂志放进抽屉,把玻璃罐挪到茶几上,孩子就从房间跑出来,着急地喊:“妈妈,杂志要放在原来的地方!我睡前还要看里面的星星呢!石头罐也要放回去,不然石头会想我!” 我只好又把东西摆回原样,看着有点乱的边几,突然明白,日子从来不是一尘不染的整齐,而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细碎,才让人觉得踏实又温暖。
![]()
卧室的衣帽架是黑色金属的,当初在网上买的,组装的时候还费了不少劲,现在最上面的挂钩有点松,是去年冬天妈妈来住,挂她厚重的羽绒服时拽的,当时听到 “咔嗒” 一声,挂钩就有点歪了,现在挂轻一点的围巾、帽子没问题,挂外套就得小心扶着,不然总担心会掉下来。衣帽架上总挂着四样东西,像约定好一样,从来没换过位置:我的米色围巾(是前年生日闺蜜送的,边角已经起球了,去年冬天几乎天天戴,上面还留着淡淡的香水味,每次闻到都能想起和闺蜜逛街的日子)、爸爸的深蓝色外套(是他上班穿的,口袋里总装着孩子的小玩具,有时候是小恐龙,有时候是弹力球,每次洗衣服前都要掏半天,不然玩具就会在洗衣机里 “打滚”)、孩子的红色小书包(上面印着他喜欢的佩奇,拉链去年坏了,爸爸用一根彩色绳子绑了绑,他说 “这样像小火车的拉绳,拉一下就能‘出发’”)、还有妈妈织的毛线帽(粉色的,本来是给孩子织的,结果织大了一圈,他戴着总往下滑,遮住眼睛,现在成了我的 “专用帽”,冬天戴在头上,暖暖的,像妈妈在身边)。
衣帽架的底座有点不稳,刚买回来的时候总晃,爸爸找了点水泥,调稀了灌在底座里,现在稳多了,上面还能放双拖鞋 —— 是孩子的小熊拖鞋,鞋底已经快磨平了,前面的小熊耳朵也掉了一只,他却舍不得扔,说 “小熊陪我走了好多路,从幼儿园到公园,不能丢下它”。每天早上,孩子都会把小熊拖鞋放在衣帽架下,晚上回来就穿上,有时候还会对着拖鞋说 “小熊,今天我在幼儿园很开心”,可爱又暖心。
有次我半夜起夜,客厅的灯没开,路过卧室门口,看到衣帽架上挂着的深蓝色外套,轮廓在月光下很清晰,突然想起爸爸白天上班时的样子 —— 他总是穿着这件外套,早上匆匆出门,晚上带着一身疲惫回来,却还会笑着抱孩子;看到旁边的红色小书包,想起孩子放学冲进家门的笑脸,他会举着书包喊 “妈妈,我今天得了小红花”;摸到我的米色围巾,想起冬天出门时,爸爸帮我围围巾的样子,他总说 “多围两圈,别冻着”。突然觉得,这个简单的衣帽架,挂着的不是衣服、书包、围巾,是一家人的日常,是藏在细节里的小温暖,暖暖的,很踏实。
上个月降温,我把妈妈织的毛线帽戴在头上,孩子看到了,笑着跑过来说 “妈妈变成小粉熊啦,好可爱”,我摸着围巾上的小球,看着衣帽架上熟悉的物件,突然觉得,这些旧旧的、带着痕迹的东西,比崭新的更让人安心,因为它们藏着太多熟悉的温度,藏着一家人的牵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