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官方通讯社“瓦法通讯社”10月30日披露,以色列军队于29日晚间对加沙地带发动袭击,这已是以军连续第三天实施军事行动,造成两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
此次袭击再度凸显了美国斡旋达成的停火协议的脆弱性,给本就紧张的巴以局势蒙上阴影。
![]()
![]()
瓦法通讯社援引加沙地带医疗部门消息称,两名死者中一人遭以军炮击身亡,另一人被以军地面部队开枪射杀。
该通讯社同时补充,第三名巴勒斯坦人因此前以军炮击造成的重伤,于当日抢救无效死亡。
此次连续袭击的导火索可追溯至10月27日的一起伤亡事件。以色列方面称,一名以军士兵在停火协议约定的“黄线”撤离区内遭遇枪击身亡,以军随即于27日至28日发动报复性轰炸。据加沙卫生部门10月28日发布的声明,此次轰炸造成10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大量民用设施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黄线”是停火协议中明确的以军撤离界限,以军发言人埃菲·戴弗林曾强调该防线仍深入加沙境内,保留防御和作战控制权。
对于以军士兵遇袭的指控,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明确否认。
当前巴以双方执行的停火协议于10月9日经美国斡旋达成,10月11日正式生效,属于“20点计划”的第一阶段内容,核心为哈马斯释放全部人质、以军部分撤军并释放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
协议生效三周以来,虽实现大规模交火暂停,但暴力冲突持续不断,更关键的是哈马斯解除武装、以军完全撤军时间表等核心分歧被搁置至争议更大的第二阶段。
![]()
人质遗体移交问题成为当前双方矛盾的新焦点。哈马斯于10月29日向以色列移交两具遇难以色列人质遗体,至此其宣称已移交18具遗体,但以色列方面核实为17具,且质疑其中一具并非协议约定的人质遗骸。
根据协议,哈马斯需移交全部28具遇难人质遗体,以换取360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遗体。哈马斯发言人卡西姆解释,加沙战后废墟清理能力有限,导致遗体挖掘进度受阻,而以色列则指责哈马斯故意拖延,违反停火协议。
持续两年的冲突已造成惨重伤亡。加沙卫生部门10月27日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7日冲突升级以来,以军军事行动已致6852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70395人受伤,加沙地带大量建筑被夷为平地。
目前,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巴以局势发展,各方普遍担忧持续的暴力事件可能彻底葬送停火成果。如何推动双方从第一阶段停火平稳过渡至核心分歧谈判,仍是摆在斡旋方面前的重大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