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结束了百年殖民历史的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28载春秋流转,香江水奔涌不息,在“一国两制”的保驾护航下,香港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交出了一份写满繁荣与希望的答卷。
![]()
1997年香港回归
一、安全底色更鲜明:从动荡不安到长治久安
“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如今已成为香港市民的普遍共识。2024年3月,香港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历史性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与香港国安法共同构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法治屏障 。特区执法、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履职,有效防范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曾经的动荡混乱彻底消散。
如今的香港街头,铜锣湾的人潮依旧涌动,维港的霓虹照常闪烁,市民生活重回安稳有序。2024年设立的香港国家安全展览厅已有超过85万人次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深入人心,爱国爱港的主流价值观在香江大地深深扎根。正如外国商会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会员认为在港经营顺利,对香港的信心从未如此坚定 。
![]()
二、经济动能更强劲:传统优势与新质生产力齐飞
回归28年来,香港的经济“金字招牌”愈发闪亮。2024年本地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港元,较疫情前实现稳步增长,更连续9个季度保持上升态势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管理的资产总额近4万亿美元,预计未来两三年内有望超越瑞士成为全球第一跨境资产管理中心;2025年港股IPO集资额超900亿港元,稳居世界第一宝座。
传统优势稳固的同时,新动能正在加速聚集。本地初创企业数目增至约4700家的新高,2024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位列全球第7。“抢人才、抢企业”战略成果显著,近21万名各类人才落户香港,80多家前沿科技企业扎根,1400家海内外公司来港拓展业务,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同样稳固,航空货运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船舶注册吨位排名全球第四。
![]()
三、民生福祉更扎实:从“急难愁盼”到“获得感满满”
“让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高收入、长者有更好照顾”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住房难题持续破解,特区政府创新推出“简约公屋”,公屋轮候时间从高峰时的6.1年回落至5.3年,未来5年公营房屋供应量将达18.9万个单位,较3年前增加约八成 。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长者医疗券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更多医疗机构,移居内地的香港长者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强积金取消“对冲”,最低工资改为“一年一检”,新修订的《雇佣条例》为劳工权益保驾护航 。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不断强化,地区健康中心成为社区医疗枢纽,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化健康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到”的变化,让香港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
香港公屋
四、内外联通更紧密:背靠祖国拥抱世界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28年间愈发凸显。香港积极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前海、河套、北部都会区建设稳步推进,其中北部都会区作为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通过“拆墙松绑”加速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28年来,内地与香港贸易往来持续升温,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万亿元,年均增长6.3%,2025年前5个月更是实现11.3%的两位数增长。香港连续举办3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第九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吸引6000名政商界翘楚参会,800场一对一投资对接会促成大量合作。从携手内地企业“拼船出海”与中东达成59项合作,到成立国际廉政学院为70多个国家提供反贪培训,香港的国际平台作用不断强化,在“亚洲城市国际化指数”中稳居第一 。
![]()
香港叮叮车
28秒可以是叮叮车的一次鸣响,28年却足以见证一座城市的涅槃重生。从1997年的国旗升起,到2025年的紫荆花盛放,香港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撑。如今的香港,法治根基稳固,经济活力迸发,民生持续改善,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这座东方之珠必将继续书写更加璀璨的篇章,香江水也将永远与祖国母亲的脉搏同频共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