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敢相信吗?曾经稳坐“富豪第一城”宝座长达十余年的北京,今年竟然连亚军都没守住!
2
根据10月最新发布的《2025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在身家突破50亿元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中,上海以152位上榜者强势登顶,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3
深圳紧随其后,拥有147位亿万富豪;而曾长期领跑的北京,则以146人的数量屈居第三,被两座南方城市双双超越。
![]()
4
回看去年榜单,北京还以115位富豪领先全国,上海为112位,两者差距微乎其微。可就在短短一年间,上海净增40位新晋富豪,反超幅度令人震惊。
5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是北京自2010年以来,首次同时被上海和深圳甩在身后。
6
过去提起中国的财富中心,人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城市往往是北京——政治资源集中、央企总部林立、资本高度汇聚。
7
但如今形势逆转,上海不仅完成超车,甚至让北京连“千年老二”的位置都未能保住。
![]()
8
那么问题来了:这152位上海富豪究竟是从何而来?北京又为何在这场财富竞赛中逐渐掉队?
9
更为关键的是,长三角地区本次共诞生483位上榜富豪,比粤港澳大湾区整整多出120人。这场区域间的财富转移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
![]()
上海凭啥逆袭
10
不少人仍以为上海的富裕阶层主要来自传统金融或地产行业,实际上,这座城市的造富机制早已悄然转型。
11
胡润百富榜明确指出,上海今年新增富豪达40人,比北京多出9位,增长率也高出近10个百分点。
12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批新晋富豪中,极少有人是靠房地产起家。
![]()
13
时间倒退到2017年,房地产开发商还能占据百富榜前100名中的三成席位;而如今,前百强里仅剩龙湖集团吴亚军一人代表地产行业。
14
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深耕新兴产业的企业家,他们精准踩中时代风口,迅速积累巨额财富。
15
以新消费赛道为例,上海卡游创始人李奇斌夫妇凭借集换式卡牌业务成功跻身榜单。
16
同样来自上海的毛戈平夫妇,则依靠高端美妆品牌打造商业帝国,个人资产轻松突破50亿大关。
17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爆发点集中在高科技领域。
![]()
18
在人工智能与半导体产业中,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依托芯片设计与制造,积累了高达450亿元的身家。
19
生物医药赛道更是表现抢眼,药明康德市值已突破3300亿元,其创始人李革家族稳居上海富豪前列。
20
就连胡润本人也在公开访谈中强调:“正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集中崛起,成为上海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动力。”
![]()
21
这些新兴项目的快速成长,不仅催生了大量高净值人群,更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整体“吸金效率”与“集群效应”。
22
若按常住人口比例计算,每万名上海居民中就有0.74位身家超50亿元的富豪,这一密度在全国无出其右。
23
而且上海并非孤军奋战,整个长三角形成了强大的协同网络。
24
在483位长三角上榜富豪中,杭州贡献84人,苏州拿下48席,宁波、南京等地亦持续输出新生力量。
![]()
25
苏州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上海芯片公司提供核心零部件,杭州的电商平台助力上海新消费品牌走向全国,各城市功能互补,宛如一条高效的“财富生产线”。
26
相比之下,北京今年新增的31位富豪中,多数仍来自字节跳动、百度等老牌互联网平台的高管层,真正由新兴行业孵化的新面孔明显不足。
27
换句话说,上海正在批量“制造新贵”,而北京更多依赖“旧巨头”的财富延续。
![]()
28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高度均衡特征:软件服务领域有18位富豪,传媒娱乐17位,投资行业17位。
29
没有单一行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使得整体抗风险能力远强于其他一线城市。
![]()
老本够厚但新血不足
30
尽管排名滑落至第三,但必须承认,北京的富豪阵容依旧雄厚。
31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小米掌门人雷军均扎根于此,其中雷军个人财富在2025年暴涨近2000亿元,成为全国财富增长最快的企业家。
32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现有富豪的实力,而在于“增量动能”的疲软。
![]()
33
今年北京新增富豪数量仅为31人,分别落后上海9人、深圳8人,差距不可忽视。
34
这并非因为北京企业整体衰退,而是其所依赖的增长引擎略显陈旧,缺乏足够多的“原生型”新赛道创业者。
35
北京市政府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0.7%,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9.9%,数据看似亮眼。
![]()
36
但深入分析发现,这些增长主要源于头部企业的技术升级,而非由初创企业带动的结构性变革。
37
观察北京上榜富豪构成,绝大多数仍集中于互联网、房地产等上一轮经济周期的热门行业。
38
而在工业产品领域,上海已有32位富豪入围,其中大部分来自高端装备制造,另有28%涉足智能硬件等硬科技方向。
39
这类产业具备持续造血能力,稳定性远高于流量驱动的互联网模式。
![]()
40
即便在AI领域,北京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41
第四范式的戴文渊夫妇身家为73亿元,KimiAI创始人杨植麟同样停留在73亿元水平。
42
而上海韦尔股份的虞仁荣单人财富已达450亿元,相当于他们的六倍以上。
43
生物医药方面,北京尚无一家企业市值突破3000亿元,而上海药明康德早已站稳3300亿高位,并衍生出多位关联富豪。
44
由此可见,北京在培育新一代产业领袖方面已显乏力,若长期依赖既有成果,终将面临发展瓶颈。
![]()
45
因此,此次榜单变化最应引起警觉的,并非一时排名的波动,而是产业结构单一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隐患。
46
除了创新活力不足外,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趋势正在浮现——
47
北京的顶级富豪正在悄然“外流”。
![]()
48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目前常居新加坡,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也已迁居海外,仅此二人便带走了接近3000亿元的财富体量。
49
这种“财富流失”现象早有征兆。
50
2025年初统计数据表明,北京拥有千万资产的家庭同比减少2500户,而同期上海却在大力推行“引凤计划”。
51
2024年起,上海启动千亿级产业投资母基金,对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人才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奖励,并配套长达10年的贷款支持政策,允许前三年只付利息不还本金。
52
这意味着上海正在主动构建有利于财富聚集的制度环境,而北京则面临高端资本的持续“失血”。
![]()
长三角为啥碾压大湾区
53
本次榜单最具颠覆性的结果,莫过于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财富格局重塑。
54
胡润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拥有十亿美元级别企业家250位,而大湾区仅有226位。即使计入香港地区的富豪,长三角依然保持领先优势。
55
其根本原因在于区域内部的高度协同与“抱团作战”模式。
![]()
56
在长三角体系中,上海聚焦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浙江依托电商与新消费拉动增长,江苏发力高端制造与精密加工,三地如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57
在这种联动机制下,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等地接连涌现新晋富豪,形成全域繁荣的局面。
58
反观大湾区,财富分布高度集中于深圳与广州,其余城市如东莞、佛山虽有产业基础,但在富豪生成能力上明显滞后,整体呈现“双城独舞”的局面。
59
此外,浙商、苏商普遍重视本土产业链建设,倾向于将企业总部留在本地,推动上下游深度融合。
![]()
60
粤商虽然实力强劲,但不少企业家更偏好国际化布局,或将注册地迁往境外,导致本土财富沉淀不足。
61
叠加资本市场回暖的影响,A股行情恰好利好长三角的优势产业——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密集上市,创始人随之身价飙升。
62
而大湾区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尚未完成转型升级,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对平淡。
![]()
结语
63
152位富豪的上海,146位富豪的北京,250位富豪的长三角——这些数字不只是排行榜上的名次更替,更是中国经济版图演变的真实写照。
![]()
64
下一次再讨论中国哪里富人最多时,请不要再脱口而出“北京”或“深圳”。
65
上海用152位上榜者的强大阵容,长三角用250位顶级企业家的集群效应,清晰传递了一个信号:唯有选准赛道、拥抱变革,才能真正引领未来。
66
信息来源:
67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