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天府论坛专家谈“文化+”:在跨界中寻找新的机遇,也给未来留出一些余地

0
分享至

10月31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主办的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举办。在“共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市民共建共享”平行论坛现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唐际根对成都“文化+百业”“百业+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唐际根

唐际根说,2009年国家文物局举办过一场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会上有三点提议一直令他记忆犹新:“维护文化遗产的尊严,让文化遗产服务经济发展,让文化遗产成果惠及民众。”他说,“这些年来了很多次成都,我也深深感到成都在这几方面一直做得很好——民众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宣传意识和参与度都非常高,社会好感也特别强。”

以金沙遗址为例,金沙遗址博物馆原馆长朱章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强调过来自社会和民间的关注、宣传,都帮助金沙遗址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高的知名度。


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的象牙(摄影 王效)

就在前不久,全球休闲娱乐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年度报告之一《2024年TEA全球体验指数》(原名“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发布,该榜单排名前20的博物馆中有14家位于中国,来自成都的武侯祠博物馆位列第二,仅次于第一位的故宫博物院。

如今,随着公众了解历史的热情不断升温,博物馆日益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文化+”效应,可以将文化与影视产业、商业贸易、旅游业等有效结合起来,开发出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新业态和新产品。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万国在论坛现场讲非遗与AI创新

进一步来说,“文化+”是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植入、融合、渗透,核心是赋予其他产业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和文化形态。在成都,“文化+百业”“百业+文化”的融合发展,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

今年1月,成都文旅集团“熊猫飞的”低空旅游试飞成功,其中,“熊猫基地—都江堰”航线首次尝试将世界级IP熊猫与世界遗产都江堰串联,让游客在参观完熊猫基地后,可以登上飞机俯瞰公园城市风光,随后飞越都江堰,从空中领略这一千年水利工程的雄伟壮丽。夜游锦江更是将诗词、汉服、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船产品、美学市集、巡游表演,构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水岸主题文化消费空间,成为成都夜间消费热门选择。2024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在唐际根看来,这就是文化遗产服务经济发展的鲜明标志之一。“在让文化遗产成果惠及民众方面,成都在全国都是一个示范性的榜样。”他说。


夜游锦江NPC“李白”在扇面题字为孩子祝福

当然,目前还存在对“文化+”理解不够深入、融合范围较为有限、融合模式略显单一、跨界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对于未来成都在“文化+百业”“百业+文化”方面还能如何进一步提升这个问题上,唐际根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建立更细致的分级和分类制度,“因为不仅文化遗产资源有限,配套资金也有限,那么哪些先搞、哪些后搞,应该有更合理的分配。”

他个人提出的一个思考和建议是:在着手眼下工作的同时,也考虑为将来多留一点资源、一点空间,给后面的保护工作留出更多时间与空间。

“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留一点余地给未来,也许他们会做得更好、更轻松。”唐际根说,“就像造飞机一样,服役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其实做很多事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像成都的‘+百业’和‘百业+”这些融合模式一样,在跨界与合作中发现新的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曾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星新闻 incentive-icons
红星新闻
成都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平台
192939文章数 13371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