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国300亿的资产,竟然就这么让荷兰占为己有,这荒唐的做法实在让人气愤。
近期荷兰强制管理我国投资的安世半导体,妄图将其占为己用。
这种“公然抢劫”的做法让每个国人感到气愤,更暴露了西方霸道的强盗“嘴脸”。
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好好的企业怎么就被荷兰抢走了?荷兰的这种做法究竟合理吗?
![]()
安世半导体的三代传承
各位朋友一定要明确的是,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出手”,本质上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产业掠夺。
要弄清其中猫腻,得先从这家企业的“身世”说起,它的基因里,既有欧洲百年工业的积淀,也藏着中国资本的心血。
安世的“祖师爷”是1891年成立的飞利浦,这家靠电灯泡发家的企业,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盯上了半导体赛道。
有意思的是,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从一开始就带着“孵化”基因,不像传统企业那样攥紧不放。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内部团队一度把飞利浦推上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商的宝座;1984年,旗下光刻设备团队独立,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阿斯麦。
这波“下崽”能力,在当时的欧洲堪称独一档。
![]()
安世自身的传承更清晰:2006年飞利浦半导体独立为恩智浦,成了安世的“父辈”,专攻车用和工业半导体;2016年,恩智浦的标准件业务再独立,才有了“第三代”安世半导体。
而让安世与中国结下渊源的,是中国资本的两次关键出手。
2016年建广、智路资本以181亿接盘,2018年闻泰科技联合格力、云南城投等,花338亿将其彻底收入囊中。
闻泰的收购在当时堪称“险棋”,但也眼光独到。
这家靠红米手机ODM起家的企业,硬生生把安世打造成了增长点。
2024年安世147亿营收占闻泰六分之一,2025年上半年半导体业务占比已超三成。
说白了中国资本不仅给安世投了钱,更给了它踩上新能源车风口的赛道,这才有了后来的“树大招风”。
![]()
美荷联手的“剧本”
安世的麻烦,表面看是企业内部矛盾,实则是美荷早就写好的“剧本”。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9月底,美国商务部升级实体清单规则,只要母公司被拉黑,持股超50%的子公司就自动“连坐”。
而闻泰早在2024年底就已上榜,安世自然成了目标。
美国刚定调,荷兰那边就“接戏”了。
9月30日安世三名已被停职的荷兰高管(首席法务官、财务官、运营官)跑到法院起诉,荷兰法院连庭审都省了,直接以“企业管理问题”暂停闻泰董事长张学政职务。
![]()
更绝的是他们把安世股份几乎全托管,只留一股给闻泰,堪称羞辱式操作。
10月7日维持原判,搬出的居然是1952年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商品可用中心法》,这个尘封七十多年的法令,第一次启用就对准了中国企业。
更露骨的是荷兰法院公开的文件,今年6月荷兰外交部就和美国碰过头,美方明确要求“替换安世的中国CEO”。
这哪里是企业纠纷,分明是主权国家联手针对中国资产。
![]()
而那三名荷兰高管,不过是“工具人”。
这里就得说说荷兰特殊的劳动法:无限期合同员工被开除需法院批准,还要通知工会,哪怕已发解雇信,流程没走完仍是“在职高管”。
张学政开除他们时没提前知会工会,正好给了对方可乘之机,这细节被荷兰法院死死抓住,成了“合法”掠夺的借口。
10月12日荷兰经济部长的冻结令,彻底撕下伪装:资产不准卖、知识产权不准用、人员不准调,本质就是剥夺中国的管理权。
更讽刺的是,此时荷兰正处于“无政府状态”,首相斯霍夫内阁因移民问题垮台,新政府还没选出,留守政府干出这种事,无非是想抢完就把锅甩给下一届。
![]()
中国反制的智慧
面对荷兰的步步紧逼,中国的反制堪称“精准打击”,核心思路是“你拿你的虎符,我守我的军队”。
安世虽然总部在荷兰,但80%的产能在中国,东莞封测厂贡献了七成产能;48%的营收也来自中国市场。
说白了荷兰抢去的只是“壳”,真正的生产和市场都在我们手里。
商务部率先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出口本土生产的元器件,表面是“限制”,实则是保护:一来防止核心产能被荷兰掌控,二来让安世的全球客户明白,想拿货还得看中国脸色。
紧接着安世中国发公开信,明确“业务正常,工资照发”,直接稳住员工和客户。
![]()
这两步操作下来,荷兰手里的“股权”瞬间成了空壳。没有中国的产能支撑,安世的知识产权就是废纸。
这事儿给中国企业出海提了个醒:全球化不能丢了“控制权”。
之前安世为了拿荷兰补贴,曾申请“荷兰半导体企业”认证,张学政还写信给荷兰经济部,提过调整架构、引入西方股东的想法,这些都成了对方攻击的“证据”。
类似的案例不少,比如中国企业收购的沃尔沃、始祖鸟,虽保留海外品牌,但核心供应链必须攥在自己手里,否则关键时刻就会被人“卡脖子”。
![]()
结语
如今荷兰经济部长急着找中国磋商,态度早已软化。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西方世界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忌惮,当中国资本不仅能“买下来”,还能“做起来”时,他们就撕下了“自由贸易”的面具。
但时代变了,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掠夺的国家,荷兰想用冷战法令对付中国企业,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毕竟,在全球产业链里,中国早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真正的“压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