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长沙封神到全国遇冷:茶颜悦色的光环为何褪色?
从排队8小时到5分钟取餐,曾经火遍全网的茶颜悦色,走出长沙后为啥突然不香了?
巅峰那几年,茶颜悦色就是长沙的代名词,央视财经都报道过,这座城市里光是它的门店就超过500家,密度堪比便利店。
2020年的行业数据更直观,它的差评率只有1.34%,而同期喜茶的差评率高达8.56%,口碑差距一目了然。
![]()
那时候的茶颜,是真的一茶难求,游客拖着行李箱在街头排8小时,就为了一杯幽兰拿铁;黄牛把16元的奶茶炒到50元,照样有人抢着买。
社交平台上,打卡茶颜成了去长沙的必备流程,甚至有网友晒出“一天连喝3杯”的战绩,让它彻底成了现象级网红。
可如今再看,走出长沙的茶颜门店完全没了往日热闹。
![]()
不用排队,5分钟就能快速取餐,路过的人都懒得进去。这个曾经被捧为“中式奶茶天花板”的品牌,怎么就从顶流跌落到了无人问津的境地。
2013年,长沙人吕梁在黄兴南路步行街开了第一家茶颜悦色。那时候的奶茶市场,基本被喜茶、奈雪的茶垄断,30元一杯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吕梁走了条不一样的路,把目光对准了被忽略的中式茶饮。
![]()
他用碧根果碎搭配奶油顶,将传统茶饮和现代调味结合,价格压到20元左右,门店装修成古色古香的江南风格,脚步logo设计得像宅在府邸的大脚印,国风韵味十足。
这种新中式打法,让茶颜悦色在长沙迅速走红。
2018年,它在长沙的门店就开到了50家,更夸张的是五一广场的布局——百米之内必有一家,当地人都调侃“在长沙找不到厕所,却总能碰到茶颜悦色”。
![]()
高密度布局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催生出强大的社交效应。
作为长沙文旅的“隐形名片”,它被各大旅游攻略反复推荐,带动了周边商圈的消费。
数据显示,巅峰时期茶颜悦色的在营门店数达到764家,2023年还实现了5亿元的净利润,成为长沙本土品牌的骄傲。
![]()
全国遇冷:扩张路上的三重暗礁
2020年,茶颜悦色终于开启全国扩张,首站选在武汉。
楚天都市报当时报道,江汉路门店开业当天排起百米长队,最短排队时间也要8小时,场面堪比明星见面会。
紧接着,重庆、苏州、南京等城市陆续开店,每到一处都能引发排队热潮。
![]()
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扩张狂欢只持续了两年就戛然而止,茶颜悦色在外地市场的表现越来越平淡。
问题根源,其实藏在它的“长沙基因”里,在长沙,它是城市限定的标志性品牌,游客愿意为这份独有的体验付出时间成本。
可走出长沙后,“限定感”消失了,它和其他奶茶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优势自然不复存在。
![]()
再说消费者的口味变化,长沙人喝茶颜就像成都人吃冰粉,是日常习惯。
但到了上海、北京这些城市,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喜茶、奈雪的茶、古茗等各大奶茶品牌,早就把大家的口味养刁了。
茶颜的菜单却10年没怎么变,幽兰拿铁、声声乌龙、凤栖绿桂这“老三样”占了半壁江山。
![]()
大众点评发布的茶饮行业报告显示,它的核心产品复购率从2020年的45%降到了2023年的18%,不少网友吐槽“喝三次就腻,奶油顶齁甜,茶底没记忆点”。
营销套路的失灵更是雪上加霜,早期茶颜靠国风设计在小红书、刷屏,让年轻人觉得喝它是件时髦的事。
可走出长沙后,它还是老一套——雇人排队、发打卡红包、搞城市限定周边。
![]()
南京当地媒体就曾曝光,茶颜某门店开业当天雇了大量托排队,结果第二天就门可罗雀。
更让消费者反感的是几次营销翻车:2021年一款印着“捡篓子”字样的马克杯,被质疑侮辱女性;2023年又陷入包装侵权争议,紧急下架相关产品。
这一系列操作,让它积累的国风好感度大打折扣。
![]()
破局之路:情怀之外更需硬实力
面对颓势,茶颜悦色也在尝试自救,2023年,它推出低价支线品牌“小神闲茶馆”,主打10元一杯的纯茶,试图抢占下沉市场。某财经媒体报道,小神闲茶馆的单店日均销量不足100杯,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近期它又跟风搞起奶茶加烘焙的组合业态,推出的中式糕点和奶茶搭配套餐,在点评平台的好评率只有32%。
消费者反馈,烘焙产品口感普通,价格却不低,完全没有竞争力。
![]()
茶颜悦色的困境,本质上是对市场变化的误判。
它以为把长沙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国就能所向披靡,却忘了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好喝、实惠又有新意的产品,而非一成不变的国风情怀。
现在的茶饮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喜茶不断降价,最低9元就能喝到招牌产品;
古茗、蜜雪冰城靠高频上新和高性价比占据市场,就连区域性品牌也在深耕本地口味,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
![]()
不过,茶颜悦色并非毫无机会。
近期有网友发现,它悄悄优化了茶底配方,推出低糖版本的幽兰拿铁,复购率有所回升。
部分门店还结合当地特色,推出限定配料,比如在苏州门店加入桂花元素,收获不少好评。
茶饮行业的核心永远是产品本身,国风情怀只能作为加分项,不能成为遮羞布。
![]()
茶颜悦色的经历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任何成功的模式都不能一成不变,只有紧跟消费者需求,持续创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信只要茶颜悦色能放下过去的光环,沉下心打磨产品,结合各地市场特点做差异化调整,还是有机会重新赢得消费者认可的。
毕竟,中式茶饮的市场空间依然广阔,只要坚守品质、持续创新,就能在情怀之外,走出一条更长远的发展之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