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来自胶片时代末期的导演指南精华摘抄。
“在工作上 西德尼·吕美特是一位 很正直真诚的老电影艺术家,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背后是对电影永不疲倦的热爱。”
在《导演》一书中,大导演西德尼·吕美特这位“视自己为工匠的艺术家”娓娓道来,毫无保留地分享创作经验和工作哲学——享受工作,在遵守全部商业规则的同时,用尽全力捍卫自己的艺术理想。
 ![]()
西德尼·吕美特
什么样的故事值得拍成电影? 怎样做方能让演员演过无数次后依然情感真挚? 要在纽约市中心拍一场枪战,动用上百名群演,数车相撞,究竟如何才能办到?导演如何在重重压力下,让全剧组上下齐心……
吕美特带我们走进片场,“一镜到底”,记录从第一次排练到杀青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部回忆录,其间有艺术家对创作生活的坦诚分享,有与好莱坞大明星(从凯瑟琳·赫本、保罗·纽曼、马龙·白兰度到阿尔·帕西诺)一起奋战片场的故事;这更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导演成长指南,不仅提供了清晰高效且可传承的工作方法,更实在道出面对突发状况时来自“老江湖”的经验智慧。
 ![]()
“导演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1.避免橡皮鸭式解释(某人沦为杀人犯要追溯到幼时被抢走了他心爱的橡皮鸭玩具),人物的所作所为要揭示心理动机;
2.尊重编剧和原创剧本;
3.风格不能脱离影片内容做讨论,风格的滥用;拍电影就像制作马赛克镶嵌画,上千片要一片一片地拼在一起,你最好在做每一块小瓷片时就清楚你想要什么;
4.演员所用的“乐器”是她自己,她的感情、面貌、性感、泪水、欢笑、愤怒、浪漫、柔情惬意、邪恶气息,这些都会在大银幕上呈现给所有人。自我暴露是件痛苦的事,演员要信任导演;一般拍1到4条就够了;
5.胶片时代的摄影工作十分繁琐,类似制作手工艺品;
6.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导演要保持艺术诠释的始终一致,“我们在一起创造同一部电影”是最高赞美;
7.通告单是我们的圣经;时间意味着很多很多的钱;给群众演员讲了一个多小时的戏,设置群众演员间的关系和简单背景;在设备问题解决之前让演员不要全力以赴,解决之后再好好演,以保留感情;正在行动才是表演(acting);掌机决定画面的取景,他对美、对戏剧性的感受力,他的节奏感,他的构图感,他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是下意识完成的动作,因为我想让他用心看着演员,而不是盯着取景框的边边角角。最好的掌机总会在演员发挥最好的时候拍出摄影机运动也最好的一条。掌机和演员之间要有默契;无关人士请离开演员的视线范围(清场);导演尽可能离摄影机镜头近一些;让情绪不断积聚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尽可能快地从一条拍到下一条;说“action”的语气就像乐队指挥起拍;正式拍摄之前的布光很耗时间;复杂的摄影机移动,要在地板上用胶带标记出轨迹和移动次序的序号,摄影机的高度改变也需要标记出来,演员走位的定点也要用胶带标记好,每个演员用不同颜色;
 ![]()
8.看样片,整个创作团队到场,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professional的重要性;出色的工作源于热情;沟通非常重要,导演要及时传递自己的创作意图;看样片时要觉察自己的内心状态,尽量不受当天遇事情绪影响;一流的作品不常出现;有时电影会有了自己的生命,你所做的最好的事是不要制造阻碍,听从直觉,相信即兴创作的想法;所有好作品都是自我暴露,你无法欺骗自己,这部作品成没成你是知道的;不要相信内部人员看样片时的笑声,不要因为某个镜头拍摄难度大就认定它好,不要让技术上的错误毁掉镜头,专注于镜头的戏剧冲击力,两三天后再看一遍样片;拍电影是冒险行为;
9.制片厂的剪辑主管有很大话语权;通常音轨的最佳剪辑点在爆破音的位置上;剪辑可以毁掉一部电影也可以成就一部电影;在影片的所有环节中,故事是首要的;剪辑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相似性;“断奏”剪辑;剪辑两要素,并置画面和创造节奏;早在进入剪辑室16周前就知道最终剪该用什么样的节奏;如果你想要让影片超过两小时,那么你最好真的有很多话想说;初剪超过三小时会对影片造成破坏;问自己:我喜欢这部影片吗?我花了六个月、九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得到了对我有意义的东西吗?
10.音乐是在情感上抵达人心的一种便捷方式;能让影片中的各种视觉元素得以重现,这或许是一部优秀电影配乐的标志之一;观众越少意识到我们是如何努力达到某种效果的,这部电影就越出色;三次会议,和作曲家、和音效剪辑师、和整个音效部门;当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经常会继续合作;
11.好的校正拷贝的一个标志是细节丰富的黑;
12.观众调查最重要的数据:“肯定”愿意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别人的观众所占百分比,这是口碑的重要指标;电影唤起的公众喜好是转瞬即逝的,民意调查不可靠;商业的成功跟片子的好坏没关系,没有人真的知道什么样的电影会赚会赔,但华特·迪士尼和斯皮尔伯格很厉害;拍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战斗——为剧本而战,为合适的演员而战,为和艰苦环境战斗,要战胜疲惫。没有任何一位制片厂的领导因贫困而死,但这种事会发生在很多编剧、演员、导演身上;电影已经成为庞大金融帝国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13.『我的工作就是要照顾我所拍摄的每一部电影的每一个画面,并对它们负责。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年轻人向亲戚借钱或省下自己的零用钱来买自己的第一台摄影机,做出自己第一部学生作品。他们当中有些人梦想自己能成名、赚大钱。但是仍然有一些人梦想着找到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梦想着对自己和所有愿意倾听的人说出:“我在乎。(I care.)”还是有一些人真的想拍出好电影。』(以上13条书摘由北英摘录整理,首发于豆瓣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7093581/。)
![]()
点击图片,即可选购
《导演》(Making Movies)一经问世,便跃居美亚影视类图书畅销榜榜首,并长销不衰,被称之为“导演工作终极之书”。诺兰称《蝙蝠侠:黑暗骑士》受到本书及吕美特作品的启发,《黑天鹅》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将本书列为人生No.1电影书,斯皮尔伯格盛赞它是电影界“全体的殊荣”。
☆ 名人推荐
吕美特拍出了库布里克没有拍出过的伟大电影。令我惊叹的是,他的风格是如此多元,但仍有那种库布里克的内核。
——克里斯托弗·诺兰
如果令每个导演都必须分享其创作过程,电影界定会更上一层楼。今天,西德尼 · 吕美特,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居然愿意如此真诚地与我们分享他的观点,真是我们全体的殊荣。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这本书出版时,我立刻就下单了,精装本,当时我在读电影学院,这对一个学生来说可谓斥巨资(当时穷惨了)。我整个周末都在如饥似渴地读,消化着那些关于《热天午后》和《十二怒汉》的故事。吕美特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惊人地清晰、诚实、精确,有许多关于导演、关于拍电影的智慧。尽管那时我只拍过一些学生作业短片,仍能对他描述的那些挑战产生共鸣,并用上了他教的东西。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无价之宝……时不时有人问我,有没有那么一本书,给喜欢电影的人看,看了就能了解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看电影的时候该看什么。就是这本!
——罗杰·伊伯特
每个人都要读一读。
——大卫·波德维尔
西德尼是一位电影大师……他的书就好像他的电影一样——坦诚、真挚、充满活力而且非常非常机智。任何对电影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大卫·马梅
一位大师写就的电影圣经。它事无巨细地讲述了制作电影每一步的过程。你会感觉恍如置身片场。而这是必须的。
——昆西·琼斯,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
 ![]()
西德尼·吕美特(Sidney Lumet,1924—2011),好莱坞殿堂级导演,逾60年创作生涯横跨舞台剧、电视、电影领域,其中共拍摄电影作品45部,处女作《十二怒汉》便斩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其他代表作有《东方快车谋杀案》《长夜漫漫路迢迢》《热天午后》《电视台风云》等,共获50余项奥斯卡提名。2005 年,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曾七次被美国导演工会(DGA)提名为最佳导演,并获得终身荣誉会员资格,及 DGA 最负盛名的奖项 D.W. 格里菲斯奖。1993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National Arts Club)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运动影像博物馆、伦敦英国学院和巴黎的法国博物馆都曾为其举办过电影回顾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