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全国各省市卫生高级职称竞聘标准,北京市无疑是最高的,其正高级职称需要同时提报论文、案例等6-7项标准,同时作为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初始城市,也基本可以代表未来政策趋势,那么以2019年北京市卫生高级职称晋聘标准,对比2025年晋聘标准,粗略预估2026年全国卫生高级职称标准的发展演化趋势。
一、申报条件趋严趋紧,通过率逐步降低是大趋势
学历与资历要求。2019年北京市对大专学历人员仍有特殊通道,2025年统一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基层大专需工作满7年);同时,破格条件更具体,2025年要求发明专利需产生经济效益,如副主任医师50万/年,主任医师100万/年。
基层服务政策优化。如2019年强制要求1年基层服务,如副主任医师200个工作日,2025年允许"先评审后补服务",且基层30年工作者可放宽条件。
通过率逐步走低。不仅仅北京,就全国范围来看,通过率日趋走低,各省总体保持在40%-70%之间;且从2023 年、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卫生人员增长5.7%,2024年增长3.6%,但全国每年培养医护人员150万,逐步供大于求,逐步内卷。
二、评审标准日趋多样化、临床化、基层化、人性化
四唯现象,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逐步向评价多样化、鼓励服务基层化、考评数据基本数据化、评价方式日渐人性化方向转变。
如2019年北京市卫生高级职称晋聘仍要求论文数量,如副主任医师2篇、主任医师3篇,但2025年评价指标日趋多样化,包括临床病案、期刊论文、医学专利、试验案例、科技奖项、科普文章等12项具体指标都可以成为卫生高级职称的业绩标准;并且我们也认为,全国也将以北京为榜样,逐步推进类似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同时对编外人员、基层人员、抗疫人员、儿科/全科等紧缺专业的倾斜政策也更具体,甚至提出可以单独制订的政策。
三、评价体系不断创新突破
代表作制度细化。2025年北京明确代表作数量(副主任医师4-5项,主任医师5-6项)和13类成果形式,三级医院要求相对较高,同时,新增科普作品、专利转化等创新评价维度。更据闻某顶级军医院,不仅仅要晋聘市高级职称,还有院内高级职称的区别。
数据化评审手段。如2025年试点利用病案首页和DRG数据建立临床质量评价体系,也在替代2019年单纯病例数量统计。
四、学术诚信及医德红线不可触碰
2025年卫生高级职称评价标准,依然强化诚信管理学术诚信,建立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和追溯撤销机制,较2019年仅要求公示更为严格,多起学术诚信肇事者受到严惩。同时,医德部分也是一票否决权。
五、以更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工作目标
卫生高级职称既是对技术人员的评价标准,也是行业工作导轨,引导引领卫生工作人员的正确工作态度及良好的社会价值。
从晋聘标准的变革发展来看,竞聘标准逐步从单一论文,走向更深的对接实践与患者,更多的医学知识回馈社会公共卫生与社会人群健康;逐步引领卫生工作人员,从科研走向临床、教学与社会服务中来,鼓励卫生工作人员,日渐成为临床治疗创新者、医学教育者、公共卫生倡导者和科学传播者的综合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