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皇帝:朱元璋的逆袭之路》-67
铁铉的结局令人扼腕,然而他守土一方,竭尽职守,横逆加身刚烈如铁,又令人敬佩。没能收服铁铉是朱棣一大遗憾,他虽然痛恨铁铉,但每每激赏他的忠义,还对群臣称赞他。
“为天地立心”,即使是失败者,人们也不会忘记他。
明中叶起,民间各地修起了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南的铁公祠如今是国家5A级景区,在济南人民心中,铁铉已化身为关二爷一样的人物被供奉,这无关立场也无关成败,只是寄托着人民对“忠义”二字的敬仰。
在这次大清算中,方孝孺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
![]()
如果说黄子澄、齐泰被杀是自取其祸,方孝孺本不应该死。
方孝孺,是因空印案被杀的济南知府的方克勤之子,从小就是个神童。方孝孺的特长是读书,当初宋濂被太祖称赞为第一文臣,作为宋濂弟子的方孝孺继承了他的基因,宋濂之后如果还有第一文臣,那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才47岁,已是海内一代大儒,同为读书人的道衍很敬佩他的才华,特地让人给朱棣带话:攻下北京后,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您千万不能杀他。
道衍还着重加了一句: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方孝孺是朱元璋留给子孙的遗产,早在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就被举荐到京城,当时他已名满天下,但老朱并没有重用他,只是丢给他一个汉中教授的职位打发他离开了。
这并不是朱元璋不识货,反而是他对人才的保护。在洪武朝,老朱以猛治国,他的政治策略是先霸后王——“上方心在赏罚,未遑教化”,这个时候重用方孝孺是不合适的,很可能害了他。
老朱并非不认可仁政,只是他认为皇权有力,君威彰显后方可以德治国,述行仁义。他把仁政寄托到了朱标身上,一天他对朱标说:我给你留了个人才,现在我把他安排在蜀中磨炼他的棱角,到你当了皇帝再重用他,一定能给你很多帮助。
朱标早死,朱允炆启用方孝孺为翰林学士,负责为他排疑解难。方孝孺也是坚定的削藩派,但在这次靖难战争里,他并不算建文帝决策天团的核心成员,主要工作是批答文书,起草文件,朝廷讨伐燕王的诏令、檄文都出自方孝孺的手笔。
也是由于这点,当朱棣需要一个人帮他起草登基诏书时,方孝孺成了最好的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