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位后,清算建文遗臣的行动有多残忍

分享至

《从草根到皇帝:朱元璋的逆袭之路》-66

【朱允炆的命运】
朱棣入城时,迎附他的官员并不多,只有二十几位,这些人后来大多受到重用,蹇义、杨荣、杨溥、杨士奇、金幼孜、解缙等后来的重臣都在其中。

更多文官的选择是非暴力不合作,他们没有像连楹、董镛那样为朱允炆去死的勇气,也不愿在篡位者手下工作。有多达463人弃官而去,朱棣的朝堂一下子显得空落落的,让他的登基大典失色不少。

相比武将,文官们还是有点气节的,可见朱允炆这个失败的皇帝还是略有可取之处,事后朱棣展开清算,抓出其中一百多人进行杀害,大多数人则下落不明。

当然,宫中的朱允炆不会知道这些,杀死徐增寿是他在众人注视下做的倒数第二件事,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在宫中燃起了一把大火。



放火这种事是极其危险的,极有可能造成自己和他人的人身伤害,但如果是故意放火自焚就是另一回事了。不管朱允炆是不是真的想自焚,反正朱棣觉得他想。等朱棣赶到宫中,只从灰烬中扒出一具焦黑的尸体。

烧焦的尸体就和烤箱烤焦的鸡差不多,都是一团黑炭,除了从轮廓上还能认出那曾经是一只鸡或一个人,是很难分辨任何细节的。

这难不倒朱棣,叔叔眼力惊人,在没经过验尸的情况下,他一眼就确定,这团缩水的黑炭就是侄儿朱允炆的遗骸。骨肉连心,看到侄儿如此想不开,叔叔不禁流下两行热泪,他指着黑炭说:“傻小子,何必要这样啊(小子,何苦如此)!”潜台词是,好好的干嘛想不开呢,叔叔不会拿你怎么样的啊!

当大权在手的时候,赵高可以指着一头鹿说是马,大家也都认为是马;朱棣即将成为新任大明皇帝,他说这是朱允炆,那就一定是朱允炆,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为建文帝如此想不开而默哀三分钟。

自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五日从王府起兵,算起到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整整1073天过去了,这场靖难之役终于到此结束。



回顾这场历时3年之久的大战,给人最深的印象不是战场上的厮杀,而是朱棣在极端不利局面下强行起兵,逆天改命的大无畏精神与豪情又悲壮的“要当临江一决,不复反顾矣”!

生活所逼之下,四十多岁快失业的藩王,在大半生已经过去的情况下奋戈一击,百死一生竟为自己和子孙打下一片江山,这个创业难度不低于他老爸。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被逼到一个程度,是不会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