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选题来自今日头条头条精选项目
这样的农业保险也太不“保险”了。
今年秋收季,河南、河北等地遭遇持续降雨天气,作物生长和收割均受影响,部分地块减产严重。在一些地方,本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及时足额赔付,降低农民损失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却在最需要的时候失了灵。
据看看新闻报道,河南周口不少种粮大户受损严重,有些甚至“基本绝收”,但得到的农业保险赔付却很不理想。有人投入了数千元购买保险,刨除自身缴纳的保费,平均每亩地只得到区区9元钱的赔付。
根据报道,不少农户购买的农业保险为完全成本保险。顾名思义,这一保险旨在帮助购买保险的农户,对冲自然灾害等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按照设计初衷,在遭遇严重灾害时,农民拿到的“完全成本保险”赔付款,加上其他相关农业补贴,应该达到与种植成本持平的标准。
![]()
报道中的种粮大户花费数千元购买完全成本保险,在几近绝收的情况下,只得到每亩地9元钱的赔付款,甚至还不到成本的百分之一,这怎能称得起“完全成本保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早在2019年,相关部门就力推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去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又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应当说,农业保险的推广,极大提高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对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农业保险业存在不少乱象。总结起来,大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管理粗放,存在投保价格高、赔付额度低、定损不及时等问题。比如,根据报道,按照河南省的相关政策,“完全成本保险”农户只需支付大约20%的保费,其余由各级财政承担。按照这一政策,每亩地的保费大约为8.6元。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农户支付的保费标准均高于此,从12.8元到15元、17元再到20元不等。
还有些地方,甚至擅自增加投保条件。比如,周口郸城县某乡的种粮大户就反映,他们那里购买农业保险,“每人最多投保50亩”。这跟相关部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积极投保的要求,是严重背离的。
![]()
其二,部分地方的部分保险公司“没受灾也赔钱”。报道中,农户周某投保的保险公司,在风调雨顺时,也会向农户支付一笔理赔款,“十年来,年年如此”。
“没受灾也赔钱”,保险公司的本意并非出于助农,而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毕竟,农业保险的大头由各级财政支付,给农户发点小钱,可以增加客户粘性,让农户继续购买保险。毕竟,只有农户坚持购买保险,保险公司才能从政府部门获得补贴。如此作为,显然违背了保险行业的运行规则,已涉嫌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
相关部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是为了帮助农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其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当前农业保险的种种乱象,不但损害农民利益,也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
对于涉及农业保险的违法违规现象,必须严厉打击。同时,也要强化涉农资金的审核与监管。农业保险补贴的发放,要把绩效考核评价作为发放的重要依据。给予农户评价权,能不能发放补贴,多听一听农民的意见。毕竟,农业保险好不好,有没有发挥助农作用,农民最有发言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