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事关缅甸对边境的克伦邦盘踞的电诈分子所在地,也就是KK园区发起了突袭行动一事,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现场查获了30多套星链接收器和配件等大批作案工具。
对此,缅甸媒体报道,此次行动对园区内的100余栋建筑进行搜查,还拘留了2198名电诈人员。
眼看缅甸军方来势汹汹,园区守卫民兵只能打开大门。
放任部分人员马上离开,上千人趁机涌向了莫伊河,逃到了泰国境内。
按照泰国方面统计的数据,在10月27日,已经有超过1200名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入境。
展开突袭行动之后,缅甸军方又在10月24日至25日,对KK园区发起了爆破行动。
动用炸药和无人机摧毁了部分建筑。
爆炸声在泰国境内清晰可闻。
再结合特朗普突然给敏昂莱致信,代表着双方的关系要发生改变。
这个时候就让我们很纳闷,一向对打击电诈并不上心的缅甸军方,为何突然展现强硬姿态?
美国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改善美国和缅甸的关系?
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
【缅甸捣毁KK园区,美国改善关系】
第一,要知道,KK园区所在的妙瓦底地区,长期是由克伦族军阀苏奇督、苏丁温和苏茂三人所掌控。
三人划分了明确的势力范围,苏奇督掌控着妙瓦底北部,苏茂负责中部,苏丁温则管辖南部地区。
此次被突袭的KK园区就处于南部地区。
而三人已经结成了联盟,苏奇督为联盟的“盟主”,麾下拥有6000多名武装分子。
缅甸军方在当地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常年只派遣200人左右的驻军,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
此前,缅甸军方曾经试图削弱三人的实力。
在2010年,在缅甸军方的施压之下,三人名义上是接受缅甸的招安,麾下的武装组织也被改编为“克伦边防军”。
在2021年1月,缅甸军方进一步施压,迫使三人带领90名骨干辞去“克伦边防军”的所有职务。
这就让缅甸军方已经看到了掌控妙瓦底的可能性。
然而局势转变很快,一个月之后的2021年2月,缅甸内战正式爆发,缅甸军方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妙瓦底,只能默许三人重新执掌“克伦边防军”。
然后三人就开始招兵买马,羽翼越来越丰满,进一步巩固了对妙瓦底的掌控。
到了去年1月,三人更是宣布,脱离缅甸军方的序列,不再使用“克伦边防军”这一番号,改为“克伦国防军”,等于是自立门户。
然后缅甸军方就被激怒了,谴责三人的行为属于“破坏地区稳定,可能会导致局势升级”。
只不过妙瓦底拥有丰厚的油水,就算抛开电诈这种非法收益,仅每年与泰国的边境贸易量,就有十多亿美元。
这对财政状况不佳的缅甸而言,无疑就是天大的诱惑。
持续数年的缅甸内战,导致缅甸军方捉襟见肘。
按照缅甸财政部的统计,在2025年,缅甸的财政赤字可能会达到35亿美元,赤字率占据GDP的4.7%。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缅甸军方自然是不会放过妙瓦底这块蛋糕。
只不过谴责是谴责,缅甸军方还没有能力收拾妙瓦底。
从2023年至2024年年底,缅甸军方不断丢失土地,甚至还丢失了城区人口达到20万的腊戍。
数十年来,缅甸军方从未丢失20万级别的人口城市,这还是头一遭。
而缅甸军方实际控制的面积,只占据全国面积的40%。
更为重要的是,在2025年3月28日,曼德勒市周边发生了7.9级大地震,仅仅是曼德勒市,就有上万人死伤。
大约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倒塌,损失相当惨重。
要知道,曼德勒市属于缅甸军方在北部最大的支点,大量运往北部的物资会在此存放或者进行中转。
![]()
【缅甸内战,军方损失惨重】
地震发生之后,很多道路中断、不少桥梁倒塌,缅甸军方想将物资运往北部地区,结果遭遇阻碍。
时间一长,驻守北部的缅甸军方,后勤很可能会出问题。
面对前方败退以及后方地震的情况,风雨飘摇的缅甸军方,连自保都成为问题,更无暇管理妙瓦底。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妙瓦底就会成为苏奇督三人的“独立王国”。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半年的时间,缅甸军方居然奇迹般地缓过来了。
第二,在今年5月份之后,缅甸军方开始反击,收复了大量失地,实际控制面积恢复到全国国土的一半左右。
最具有价值的成果就是,收回了腊戍、德贝金、瑙丘、皎梅和迪波这五座规模比较大的城市。
除了腊戍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收回,剩下的德贝金、瑙丘、皎梅和迪波这四座城市,都是缅甸军方真刀真枪夺回来的。
这一局面,也让反军政府阵营的部分人员,患上了抑郁症。
对此,曼德勒省的PDF,也就是缅甸武装势力,特意举办了心理健康培训班,给大家疏导心态。
而局势会在短短数月之内大反转,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美国态度的转变。
要知道,缅甸内战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军方,另一个就是民族团结政府。
其中,民族团结政府的主体,包括民盟,也就是昂山素季所在的派系、克钦族、若开族等等。
同时还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那就是防卫军。
支持缅甸民族团结政府,是民主党的政策,而特朗普对此并不感兴趣。
在特朗普上台之后,直接取消了对防卫军每年1.5亿美元的直接援助。
不久之后,美国的国际开发署被裁撤,导致很多缅甸反对派援助项目,也没有了下文。
这对于缅甸反对派而言,那就是巨大的打击。
而缅甸军方控制着各大城市,财政来源也比较充足。
民族团结政府的控制区,不仅缺乏大城市支撑,自身的财源薄弱,内部还是大杂烩的状态。
很多地方武装虽然和民族团结政府的立场一致,但是也不会将收入上缴。
导致民族团结政府的收入十分匮乏。
这样一来,美国的援助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特朗普切断援助之后,缅甸的民族团结政府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与缅甸军方的关系开始不断升温。
在今年7月,特朗普就美国对缅甸加征40%关税一事,致信敏昂莱。
这一行为,可是让敏昂莱很兴奋。
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明明都被加征关税了,为何还要兴奋?
原因就是在拜登执政期间,美国面对缅甸军方的时候,主打一个不接触。
也就是不对话、不通信,拒绝任何沟通,以表示对军政府合法性的不予承认。
而特朗普主动致信,打破了拜登时期的隔绝状态。
![]()
【特朗普主动寻求,与缅甸改善关系】
信中还使用了阁下这个词语,在外交领域中,这一词汇,通常用于称呼别国元首。
因此,特朗普的信件,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对敏昂莱政权合法性的事实认可”。
对此,敏昂莱当然会感到兴奋。
然后敏昂莱就给特朗普回信,在信中除了对特朗普大加称赞,请求降低关税之外,还特意表示,认同拜登在2020年大选中作弊。
这就相当于拍了特朗普的马屁,让特朗普很满意。
然后在7月24日,美国财政部就宣布,解除对缅甸军方4名核心成员与3家关联企业的制裁。
在8月初,缅甸军方更是被曝出,与美国的DCI集团签署了一份每年300万美元的合同。
要知道,这个DCI集团可不是普通的美国企业,而是共和党御用的游说企业。
在2020年,DCI集团就和缅甸军方签署了一份合同,试图改善双方的关系。
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无意改善两国的关系。
在不久之后还加强了对缅甸的制裁。
而DCI集团看到局势对自己不利之后,便选择终止了合同。
如今,双方再次续约,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续约,就是因为DCI集团嗅到了华盛顿风向出现了改变。
如果不是特朗普的默许,DCI集团也不会乱来。
可是无论是美国的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一向对缅甸军方都没有好脸色。
而特朗普属于第一个违背这项传统的总统。
如此之大的转变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稀土。
要知道,缅甸是全球第三大稀土生产国,长期大量出口稀土,以中国为例。
在2024年,中国从缅甸进口了约4.4万吨稀土。
缅甸的稀土能出口到中国,自然也能出口到美国。
在7月底,有媒体报道,特朗普的内阁表示,有人向特朗普提议,大幅改变美国长期以来对缅甸的政策,换取缅甸的稀土资源。
同时也提到了,万斯还针对这一提议召开了一次会议进行讨论。
虽然特朗普与万斯均没有明确表态,是否要缓和美国与缅甸的关系,但是从随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他们的态度确实发生了转变。
这一转变反映在缅甸战场上,就是缅甸军方站稳脚跟之后,收复了多座城市。
而民族团结政府属于一退再退,压力越来越大。
这样一来,缅甸军方就能腾出手来,解决妙瓦底的KK园区一事。
毕竟,电诈的背后是暴利,原本就是一块大蛋糕。
对于财政严重赤字的缅甸军方,对于背靠灰色产业谋生的地方势力,均具备不小的诱惑。
再加上缅甸军方已经收复了部分失地,基本上稳住了局势。
虽然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但是这个时候不太可能发生冲突。
而且苏奇督三人的实力不容小觑,在妙瓦底盘踞多年,堪称是树大根深。
同时我们也能看得出来,缅甸军方未必愿意与苏奇督拼命。
毕竟,突袭行动已经发起半个月了,一直没有传来缅甸军方和苏奇督麾下武装势力交手的消息。
很显然,双方保持了一定的“默契”,并不打算撕破脸。
这一点从人员规模上就能看得出来。
突袭行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上千人逃到了泰国。
可是今年以来,离开园区的总人数不过一万多人,而园区内能容纳的人数,可不止这么点。
![]()
【美国为了得到稀土,改善美缅关系】
这样一来,只要电诈的利益链条没有断,地方军阀没有被削弱。
就算KK园区内部建筑有部分被摧毁,相关产业也可以换个马甲,在妙瓦底的其他地区重获新生。
所以,美国这个的时候态度就值得揣摩了。
这完全就是为了偷偷买稀土。
只不过没有稀土提炼技术,就算得到稀土原矿,又有什么用?
这玩意儿可不能抱着吃。
只能说这一切都是美国人异想天开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