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的下水和海试,本来就是中国海军里程碑式的进步。
2022年6月17日,它从江南造船厂滑入黄浦江,那一刻标志着咱们第三艘航母正式亮相。排水量超8万吨,电磁弹射系统是全球亮点,这玩意儿让舰载机起飞更高效,歼-15、歼-35和预警机都能从甲板上弹射出去,不用再靠滑跃凑合。
相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式,福建舰的出动率直接翻倍,实战潜力大增。
![]()
从2024年5月1日首次出海,到2025年9月完成关键弹射试验,一年多时间里,它开展了多次测试,进度超出了预期。
央视报道过,福建舰在东海和南海反复验证了动力系统和飞行甲板,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都顺利通过。
2025年9月12日,它还穿越了台湾海峡,进行跨区试验训练,这不光是技术检验,更是咱们海军从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型的信号。
![]()
有人欢呼,福建舰让中国三航母编队成型,战力直追两艘美国尼米兹级。可也有人泼冷水,说常规动力航母到头来还是短板,得赶紧上核动力。
反对派则反击,核动力听着高大上,实际战时风险大,成本还高。环球网和新华网的文章里,都提到这种争论,专家们分析,福建舰的常规动力在近海任务上够用,但远洋护航就得另说了。
说白了,这辩论的核心,就落在了核动力航母的优缺点上。
![]()
咱们海军发展到这步,动力选择不是小事儿,直接关乎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
它最大的卖点就是续航力强,一次加核燃料,能跑20到25年,不用三天两头找油轮补给。美国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全是核动力,11艘在役,能随时投送到全球热点。
搁在中国这儿,这意味着护航“一带一路”更靠谱。比方说,支援非洲或南美贸易,常规动力航母顶多跑1万多海里,高强度部署一周就得加油。核动力就不一样,能在海外待上几个月,舰队机动性拉满。
![]()
但缺点也实打实,尤其是战时。核泄漏是头号隐患。一旦航母中弹沉没,反应堆破损,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周边海域,那污染可不是闹着玩的。
特别是南海或东海这种自家门口,清理起来费劲巴拉,还得影响渔业和生态。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报告也承认,核动力航母在危机响应上没明显优于常规,但维修周期长,辐射防护要求高。
建造成本更夸张,福特级单艘130亿美元,福建舰常规动力的才70亿,吨位差不多,差一倍不止。
![]()
中国造船厂多,但能搞核动力的就那么几家,资质和安全标准严,周期拉到8到10年。战时打的就是生产力,常规动力航母船坞随便上,速度快,数量堆得起来。
核动力适合和平时期的长驻部署,可大规模冲突里,常规舰的快速补充更占便宜。
咱们海军现在三艘全是常规,辽宁和山东舰造价各35亿,福建舰50亿,性价比高。核动力虽好,但不等于万能药,得看战略需求。
![]()
中美对比更直观,美国核航母全球撒网,靠的是超级基地和盟友补给网。
中国海军起步晚,重点在亚太,常规动力够用,还省钱省力。
现在三航母编队靠常规动力,辽宁舰2012年服役,山东舰2019年入列,福建舰海试顺利,预计很快形成战斗力。004型已经在筹建,排水量11到12万吨,卫星图显示大连船坞有动静。
![]()
但常规不能扔,美国的经验摆着,1975年尼米兹级首舰下水时,小鹰级常规舰还有8艘在役,一直用到2009年才全退。
双动力让美军灵活,从地中海到波斯湾,核舰长驻,常规舰轮换。
中国也一样,常规舰充实近海,核舰抓远洋。
![]()
海军强国梦,不是空谈,是实打实的步步为营。
福建舰的海试告诉咱们,技术上咱们行;动力选择上,更得因地制宜。
未来,中国航母编队驰骋大洋,维护和平,就是对那些质疑的最好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