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又出手降息了!近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4.25%,这可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但市场压根没迎来预期中的狂欢,反而更焦虑了——一边是通胀压力持续上升,核心PCE远超2%的目标线;另一边是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增长还掉了链子。
更关键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直接把话挑明:商品价格上涨里全是关税的“功劳”,这两难局面真是越来越棘手了。
降息背后,是美国经济藏不住的疲软。美联储的会议纪要说得很明白,这次降息主要是盯着就业市场来的——近几个月新增就业远低于预期,劳动力市场活力明显减弱,就业下行风险一直在上升。
不光就业不给力,经济增长也没了往日劲头,企业那边更是信心不足,不少老板都提到,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他们不敢轻易扩产和招人。
可降息这剂“强心针”,偏偏撞上了通胀的“高烧”。近期的物价数据里藏着不少细节: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牛肉价格大幅飙升。
![]()
家住俄亥俄州的杂货店老板马克最近就很头疼,他的进货单上,每斤牛肉的成本比三个月前多了1.2美元,不得不把售价从每斤8.99美元调到10.99美元。
“老顾客都在抱怨,但我不涨价就得赔本,进货价摆在那儿。”马克的困境不是个例,家庭公用事业费用明显上涨,这些支出都实实在在压在了普通民众身上。
关税就是推高物价的关键推手。鲍威尔的表态里承认,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反映了关税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推高通胀。
![]()
更有意思的是,美联储官员内部对此还吵了起来:有的说要是没关税,通胀早该接近目标了;有的却觉得就算剔除关税因素,通胀降得也太慢。
但市场已经给出了反应,之前美国对进口钢、铝、汽车零部件等加征关税后,密歇根州一家汽车维修店的老板琳达发现,常用的进口刹车片价格涨了近三成,她只能把更换刹车片的工时费从80美元提到110美元,不少顾客干脆选择推迟维修。
![]()
政策反复更让局面雪上加霜。这边刚因关税推高物价,那边美国海关突然在深夜偷偷豁免了智能手机、电脑等20类商品的关税,说是给企业转移生产线的时间。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扛不住消费者和科技公司的压力——毕竟美国大部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依赖进口,真要是加税,售价可能大幅上涨。
可刚豁免完,又宣布对部分进口卡车加征关税,这让依赖进口卡车的国际汽车有限公司慌了神,公司负责人公开表示,关税可能让他们的成本显著增加。
![]()
更棘手的是,降息的效果还可能打折扣。虽然美联储预计未来可能继续降息,但现在的情况是,消费支出虽然还在涨,主要靠的是高收入家庭撑着,他们的财富受股市和房价提振相对稳健。
中低收入家庭早就扛不住了,德州的护士萨拉算了笔账,房租每月涨了200美元,groceries账单多了15%,降息带来的那点贷款利息优惠,根本抵不上物价上涨的窟窿。经济学家也预测,到年底消费增速大概率会明显放缓。
![]()
美国经济的两难困局本质是政策失衡的结果,关税推高通胀,降息又难救增长,短期看来还得在这种矛盾中摸索前行。
但从豁免部分商品关税的动作能看出,政策正在向现实妥协,或许在不断调整中能找到新的平衡支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