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一次承德保卫战结束后,身为冀热辽军区司令的萧克等领导送别王兆相率领的独立旅的帮助,并说出一番话: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不是哪个人,哪个地区的部队,总是能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国军部队以邻为壑,只顾自己,身处绝境往往袖手旁观。这段话耐人寻味。
![]()
萧克说这番话的背后,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抗战胜利后,各根据地部队抽调兵力、干部挺进东北。其中以山东军区为主,渤海军区7师以及,军区下辖地方部队组建独立旅先后北上,杨国夫师长率领7师,王兆相率领独立旅。
王兆相率先出发抵达承德后,见到刚担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兼冀热辽军区司令萧克。冀热辽当时的兵力只有7个旅14个团,苏军撤出承德后,敌人开始大举向平津运兵,准备进攻热河,上级要求保卫承德作战
辖冀察刘道生、冀中黄寿发。冀晋赵尔陆诸纵队,共 7 个旅 14 个团。部队编成后陆续开往承德,我和罗瑞卿也从张家口去承德。考虑到兵力不足,因此给上级发电让王兆相旅划归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序列,留下打仗,上级表示同意。
萧克把独立旅留下的决定告诉王兆相,正好杨国夫发电来问部队到哪了,要尽快赶到东北。王兆相把部队留在冀热辽的情况告知杨国夫后,对方直接请东北部队总部干预,要求独立旅离开来东北,他们的任务就是挺进东北,不是中途留下来。
![]()
东北总部考虑到当前形势困难,部队本来就不多,再少几千人就少一分力量,在高层之间协商下,萧克同意部队离开。不过,此时敌人已经逼近承德周围,战斗一触即发。王兆相申请打一仗再走,杨国夫不同意,认为打仗会有伤亡,到时候部队会减员,而且战争是连续性的,并不是一仗可以解决问题的,留下打了就不好再走了。考虑大局,王兆相还是要求打完再走。
杨国夫与萧克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问题也不一样。
随着敌人进攻冀热辽,出关要塞的山海关成为重点扼守的地方,上级要求冀热辽部队控制山海关,阻击国民党登陆,为主力部队挺进东北争取时间,冀热辽19旅2个团和22旅1个团4000余人,防守在山海关到九门口一线,与敌人反复激战多次均被打退。
没多久,杨国夫率领7师6000多人抵达山海关,让杨国夫担任总指挥,两支部队1万人正式展开山海关保卫战。敌人经历4次攻击失败后,敌人调集重兵4个师全线发起进攻,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虽然守住旅,但守一时容易,长期守住难。上级考虑要再坚持一段时间,部队虽然进行增兵等情况。
一开始驻守山海关的任务是交给李运昌的,就是杨国夫抵达担任前线总指挥,也是要与李运昌汇报工作的。后来总部将守护山海关部队划分为,一线杨国夫,二线李运昌。
![]()
李运昌回忆,杨国夫去沈阳给总部汇报情况,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把冀热辽19旅划归山东7师建制,并直接给19旅旅长传达命令。19旅旅长找李运昌抱怨,并不想被划走,闹起情绪。李运昌顾全大局让服从命令。就这样,杨国夫在山海关保卫战后率领7师和19旅到北满开辟根据地。
王兆相部留在冀热辽不同意,让总部干预将其要回来;李运昌19旅并不隶属7师,将其划归建制。
这两件事都在形势危急下处理的,承德保卫战、山海关保卫战都是一样重要的,战斗形势极其危急。萧克送别王兆相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是哪个人的,也不是哪个地区的。言外之意,有人不顾全大局,把部队当作自己的,不能全盘考虑问题。我们的部队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打更多胜仗,就是与敌人不一样,敌人都是各自为战,保持实力,相互掣肘,怎么能不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