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权威信息来源,相关参考资料详见文末。
在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气温曾降至-71.2℃,这种极寒足以让坚硬的钢铁变得脆弱并断裂。人类若想在此极端环境中生存,必须依赖悬浮式建筑与持续加热的管道系统,构筑起对抗严寒的冰封堡垒。
![]()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套维系全村人生存的技术体系,竟忽视了近半数居民的基本需求——当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承受着远超男性的艰难,尤其是在应对生理周期和如厕问题上,困境尤为突出。
悬浮在永冻层上的村庄
为了防止房屋热量融化下方的永久冻土而导致地基塌陷,村中所有住宅都被架设在粗如碗口的木质支柱上,离地超过一米,形成独特的“悬浮村落”景观。
![]()
供水与供暖管线同样无法埋入地下,只能铺设于地面之上,并用双层木箱包裹保温棉进行防护,沿线每隔一段距离便设有加热点,确保水流不被冻结。
老伊万守护这些加热点已近三十年,每天凌晨三点便要迎着刺骨寒风出门添煤。他常说:“一旦管道冻裂,整个村子就断了命脉。”
有一年冬季因煤炭补给延误,一段主管道在短短半小时内爆裂,维修队伍冒着极寒抢修三天才恢复通水。那段时间,附近几户人家只能靠融化积雪做饭,洗脸后的水刚倒出便瞬间凝结成冰块。
即便身处室内,生活也谈不上舒适。墙体由三层木板夹着保温材料构成,外层还覆盖羊毛毡,窗户更是装有三层玻璃,但冬季屋内温度仍难以突破10℃。清晨醒来,窗面布满厚重冰花,需用热水冲洗才能勉强看清窗外景象。
仅有少数家庭安装了室内厕所,却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倾倒一大桶沸水冲洗,否则污水会在管道中迅速结冰,造成堵塞甚至倒流。
![]()
曾有一户人家疏忽未及时冲热水,最终不得不锯开整段管道更换零件,耗费相当于半月工资的积蓄。
活成行走的锅炉
外出穿衣如同作战准备,必须遵循“洋葱式穿法”:贴身是羊毛内衣,接着是鹿皮制成的棉衣裤,最外层再套上防风外套;头部裹紧狼皮帽,耳朵与下巴全被严密包覆;鞋内塞满干燥稻草以隔热,单是穿戴完整就要耗时二十分钟以上。
![]()
村民卡佳回忆,冬天上学写字时只能脱去最外层手套,不出片刻手指便麻木僵硬,只能不断哈气取暖维持灵活性。
饮食结构极度偏向高热量食物,驯鹿肉与马肉熬成浓汤,生食的冻鱼切成薄片直接入口,只为快速补充能量抵御低温。
新鲜蔬菜极为稀缺,一颗白菜售价高达45元,等同于普通村民一日收入。平日维生素摄入主要依靠腌制黄瓜与萝卜,卡佳直到十六岁都未曾尝过几次新鲜草莓的味道。
![]()
可对于女性而言,上述挑战不过是生存的开端。村里超过九成的厕所为露天旱厕,仅以木板搭成简易棚屋,连基本门板都未配备,内部温度与外界同步,常处于零下四五十度,寒风从缝隙中肆意灌入。
男性尚能快速解决,而女性则必须脱下层层厚重衣物,暴露身体最敏感部位,在极寒中忍受剧烈刺痛。
卡佳幼年曾随母亲前往厕所,亲眼目睹母亲皮肤因低温迅速泛红,回家后需长时间用温水敷才逐渐恢复知觉。
![]()
为减少受苦频率,许多女性选择严格控制饮水量——白天几乎滴水不进,睡前更是绝不碰水。久而久之,尿路感染与肾结石成为常见病症。
经期的到来更是一场煎熬。卫生巾吸收血液后会立刻冻结成坚硬冰块,紧贴肌肤带来冰冷与疼痛,且极易发生侧漏。
多数女性转而使用自制布条替代,每次使用前需在炉火旁反复烘烤升温,但一旦走出家门几分钟便会彻底变凉。
![]()
清洁环节同样令人难堪。水资源极度紧张,融雪水优先用于饮用与烹饪,几乎没有余量清洗布条,往往只能用少量热水匆匆冲洗后重复使用。
有一次卡佳正值经期遭遇停水,被迫用冰雪融水处理,双手冻得通红肿胀,剧痛让她忍不住落泪。
被系统排斥的孕育
![]()
怀孕与分娩更是步步惊心。村中仅设有一间简陋诊所,缺乏基础产检设备,所有孕妇必须在预产期前两个月启程前往数百公里外的雅库茨克待产。
这段旅程堪称生死考验:路面常年覆冰,车辆只能缓慢行驶,若遇暴风雪便只能滞留在沿途临时木屋中过夜。卡佳的表姐去年怀孕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被困整整三天,险些导致胎儿冻伤,至今回想仍心有余悸。
![]()
即使顺利诞下婴儿,育儿压力仍未减轻。新生儿皮肤娇嫩,尿布一旦潮湿必须三分钟内更换,否则极易引发冻伤。
母亲们整夜守候在炉边,平均每晚需更换七八次尿布,长期睡眠不足几乎成为常态。卡佳的姑姑坦言,女儿小时候她整日眼布血丝,连吃饭都要抱着孩子。
这些苦难通过母女代际相传。卡佳十二岁初潮来临时,母亲拉着她传授经验:如何挑选布料、如何加热、如何节约用水清洁。她轻声叮嘱:“在这片土地上,女人要学会忍耐。”
但卡佳心中始终困惑:为何在设计房屋与铺设管道时,无人考虑女性的实际需要?为何不能建造带供暖设施的封闭式厕所?
结语
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正加速永冻层融化,部分民居因地基失稳开始出现裂缝,一些人期待气温上升能缓解生存压力。
但卡佳清楚,那些深植于日常中的痛苦记忆,并不会因为天气转暖而自动消失。
![]()
未来西伯利亚将如何改善当地居民特别是女性的生活条件?是否有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参考资料:海外网《俄罗斯西伯利亚一村庄测得极端低温:-67℃》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