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国内和国际形势并不乐观,面对四处扑面而来的敌意,列宁要求捷尔任斯基成立一个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
1917年12月,捷尔任斯基组建“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
根据契卡官方的统计数据,在该机构成立两年的时间里,有12000多人被处决。
![]()
1922年,契卡机构被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卫局,后又更名为国家安全总局,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掌控了最高权力,而这一机构也成了他发动大清洗运动的一把尖刀。
在三十年代初期,斯大林通过伏罗希洛夫指挥红军,通过亚戈达指挥安全总局,通过宣传机器把任何功绩都与他本身联系起来,这使得苏联陡然刮起了一股近乎迷信般的盲目崇拜。
当然,这种盲目崇拜仅仅只存在年轻的党员干部中,老一代的布尔什维克党人自然不会对斯大林忠诚与崇拜,毕竟论党内的威望,斯大林远远不如列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对这些党内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的轻蔑态度逐渐转变为了仇恨,为此,他必须要把这些老家伙赶下历史舞台,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清洗”。
![]()
这场昏天暗地的政治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席卷全苏联,连带着将一向不参与政治斗争的军方也拉下了水。
1937年,德国间谍机关伪造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秘密联络德军,斯大林立即下令将其枪决。
沙俄好军官
1893年2月6日,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出生于俄国斯摩棱斯克一个贵族家庭。
他自幼勤奋好学,爱好广泛,尤其对军事十分钟情,不过世事无常,在他童年时,父亲未能扛起家族的重任,导致家道中落。
![]()
为了谋生,父亲带着他们全家多次搬迁,最终定居在了莫斯科。
1911年,图哈切夫斯基进入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次年,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亚历山大军事学院继续深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图哈切夫斯基跟随沙皇部队开赴前线,因为作战勇猛曾六次受到嘉奖。
1915年,图哈切夫斯基在战场上被德军俘虏,被送到德国军官战俘营囚禁,期间,他多次逃跑,均未成功,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回国的希望。
只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次被俘的经历,为他后来被反间通德埋下了祸根。
![]()
1917年秋,图哈切夫斯基在战俘营中其他俄国士兵的帮助下,终于逃出生天回到了俄国,并在原来的部队中升任连长。
红色拿破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图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遇到了已经加入布尔什维克的同学尼古拉,在他的劝说下,图哈切夫斯基毅然加入了苏俄军队,成为了第一个加入俄共(布)的沙俄军官。
![]()
由于他当时带兵已经小有名气,列宁下令让托洛茨基组建红军之时,图哈切夫斯基奉命前往东线战场,筹建红军第一集团军。
在此之后,他多次率军打败白卫军,成为了军中冉冉升起的将星。
在国内战争期间,图哈切夫斯基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保卫了苏俄的政权,而他也因功被授予元帅头衔,是苏联历史上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
![]()
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历任西部军区司令、工农红军参谋长、苏联革命军事委员副主席、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要职,一度被苏联民众称为天才战略家,更被誉为“红色拿破仑”。
死于反间计
1937年5月1日,苏联举行了传统的劳动节游行活动,图哈切夫斯基与斯大林一起在列宁墓前检阅了游行队伍。
随后,他被委任代表苏联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只是让所有都想不得到,这次公开露面将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
仅仅一个星期后,图哈切夫斯基被解除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并被贬到伏尔加军区,一个月后,图哈切夫斯基被诬陷通敌而被捕入狱。
当时,苏联大清洗运动已经席卷到了每个角落,德国纳粹间谍机关便利用苏联上下怀疑和告密的气愤,伪造了图哈切夫斯基及其同僚与德军军部秘密联络的信件,然后故意泄露给了捷克斯洛伐克侦探机构,进而被斯大林得知。
这似乎是非常明显的反间计,但斯大林却信以为真,或者说他明知道是反间计,但却毫不犹豫利用了这次机会,将图哈切夫基以及其他六位军区司令级将领逮捕并枪决。
![]()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
在随后的两年里,大清洗运动在军中无限蔓延,2位苏联元帅、11位副国防委员、75位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8位海军上将、14位军级将领以及90%的集团军将领都死于非命……
参考资料:《苏联真相》、《苏联史丛书》等。
(图网,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