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西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
当地时间10月26日,巴西总统卢拉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期间碰了个面,这一碰面,双方都表示谈得还不错。卢拉说相信能就关税问题找到解决办法,特朗普也期待着和巴西达成一个好协议。
说到这关税问题,那可真是让巴西头疼不已,从今年7月底,美国突然宣布,对大部分巴西商品加征50%的关税。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直接打击了巴西的出口贸易,让原本就面临经济压力的巴西雪上加霜。巴西总统卢拉对此自然是怒火中烧,他把美国的这种行为上升到“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之战”的高度,言辞激烈,毫不退让。
![]()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这边,给出的理由也显得有些牵强。他声称巴西政府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政治迫害”是加征关税的原因之一。这听起来就有点不对劲了,贸易问题扯上他国内政,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就在双方口水仗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一个意外的契机出现了。10月26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峰会上,卢拉和特朗普“碰巧”会面了。这次会晤的结果出人意料地积极。卢拉表示对解决关税问题充满信心,特朗普也表达了达成“好协议”的愿望。会后,双方更是宣布,将立即启动团队谈判,寻求解决方案,并在谈判期间暂停征收关税。甚至,美国还主动将部分巴西商品的关税从50%下调至10%。
![]()
这突如其来的“柳暗花明”,让人不禁疑问:是什么让两国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从剑拔弩张走向了看似缓和的谈判桌?这背后,远不止贸易那么简单。
要理解美国的行为,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贸易层面。事实上,特朗普此举至少有三重深层动机:
第一个动机,也是最直接的一个,就是针对卢拉政府和巴西最高法院。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因策划未遂政变被判处重刑,这可是巴西内政的大事。然而,美国却跳出来,援引《马格尼茨基法案》对巴西最高法院的法官进行制裁,甚至公然要求卢拉暂停对博索纳罗的审判。这种赤裸裸的干涉他国内政行为,在国际关系中是极其罕见的。
特朗普显然是想借此向卢拉施压,削弱其执政的合法性,并为其政治盟友博索纳罗鸣不平。通过贸易制裁,美国试图制造经济压力,迫使卢拉政府在博索纳罗案上做出让步。这与其说是贸易摩擦,不如说是美国利用其经济霸权,对巴西进行的一次政治讹诈。
![]()
第二个动机,则着眼于更广阔的国际格局。近年来,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日益壮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奉行单边主义、习惯于主导国际秩序的美国而言,金砖国家的存在也是一种挑战。
巴西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美国对巴西施压,可以被视为削弱金砖国家整体实力的一个策略。通过制造内部矛盾,离间成员国关系,美国试图减缓金砖国家的发展势头,从而维护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
![]()
第三个动机,则涉及到了当下全球大国博弈中最敏感的战略资源稀土。巴西拥有世界第二大稀土矿产储备,这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土是制造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智能手机以及军事装备等高科技产品的关键材料。
在当前全球供应链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各国对稀土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美国对巴西施压,很可能也是在打稀土的主意。通过制造贸易摩擦,甚至政治动荡,美国可能试图为自己争取在巴西稀土资源开发中的有利地位,确保其关键供应链的安全。
![]()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巴西并未坐以待毙。卢拉政府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韧性。
其实,卢拉深谙民意之道。面对美国的“霸凌”,他选择以强硬姿态回应,将贸易争端上升到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高度。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调动,反而让他在国内获得了更高的支持率。巴西民众看到总统在国际舞台上不卑不亢,维护国家利益,自然会更加拥护他。
卢拉政府也深刻认识到,过度依赖某个单一强权是危险的。因此,巴西开始积极推动外交多元化,深化与金砖国家成员的合作。卢拉多次与中、俄、印等国家元首通话,还主持召开了金砖国家线上特别峰会,这无疑是在向世界表明,巴西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将继续在多边主义框架下寻求发展。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正在加速扩大对华出口,并与墨西哥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协议,卢拉甚至计划访问印度。这些举动都表明,巴西正在努力摆脱对单一经济体的过度依赖,寻求更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正如巴西总统国际事务特别顾问阿莫林所言:“多元化,就是新的独立。”
虽然卢拉政府立场强硬,但在策略上却不乏灵活性。与特朗普的会晤,以及随后重启谈判的决定,都表明巴西并不希望将局势推向彻底的对抗。在国际政治中,谈判始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谈判,巴西争取到了暂停关税和部分关税下调的成果,这为进一步化解危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
回望巴西近代外交史,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外部干预并非首次。上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巴西曾积极推动拉美地区一体化,甚至尝试打造“微型版一带一路”。然而,一场名为“洗车行动”的反腐调查,却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巴西的支柱性企业,如巴西石油公司和大型建筑公司。
这场行动最初以反腐为名,但后来的调查却发现,其背后隐约有美国的影子。它不仅重创了巴西的经济,更导致了政治动荡,为极右翼的博索纳罗上台创造了条件,使得巴西的外交政策一度偏离了原有的轨道。这段历史的教训,让卢拉政府对美国的干预保持高度警惕。
![]()
说到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下,巴西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西方对中俄的打压升级,拉美地区极右翼势力蠢蠢欲动,这些都给卢拉政府的“积极不结盟”外交政策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然而,挑战也意味着机遇。这次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反而让巴西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定走多元化外交道路,提升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如卢拉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所强调的,国际秩序已经发生了变化,巴西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外交道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