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题词,跨越七载,字字千钧。毛泽东同志为谢子长烈士的三次亲笔题词,不仅是对一位革命先驱的崇高赞誉,更镌刻下陕北革命的精神印记,映照出人民英雄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光芒。
![]()
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897年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的农家。1921年他投笔从戎研习军事,1925年在北平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事业。早年他创办民团剿灭土匪、惩办土豪劣绅,被群众亲切称为“谢青天”。
![]()
1927年参与领导清涧起义,1928年投身渭华起义,在西北大地播撒革命火种。1931年后,他与刘志丹等整合革命武装,先后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陕甘游击队,在极端困难中恢复陕北红军游击队,创建安定、延川等革命根据地。
![]()
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期间,他率部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在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胸部中弹仍坚持指挥。
![]()
1935年2月21日,因伤势恶化,谢子长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年仅38岁。这位“败不丧志”的革命者,临终前仍遗憾“给老百姓做得事太少了”,而他一家17人参加革命、9人成为烈士的壮举,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
1939年,为纪念这位革命先驱,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筹备谢子长烈士移葬事宜。6月23日,毛泽东挥笔题写“民族英雄”碑文,寥寥四字,定格了谢子长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历史地位。7月9日,他再次题词“虽死犹生”,并撰写长达277字的生平碑文,详尽记述其革命功绩,高度肯定他为西北革命作出的卓越贡献。这两幅题词,既是对逝者的追思,更是对生者的激励,让“谢青天”的精神在延安精神的滋养中愈发鲜明。
![]()
1946年2月28日,在瓦窑堡谢子长陵园修建之际,毛泽东第三次为其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此时正值解放战争前夕,题词将对烈士的缅怀与推翻反动统治的时代使命紧密相连,号召革命者继承其遗志,为人民解放事业奋勇前行。这不仅是对谢子长革命精神的延续,更凝聚起全党全军的斗争力量。
![]()
从“民族英雄”的盖棺定论,到“虽死犹生”的精神赞颂,再到“前仆后继”的使命召唤,三幅题词串联起谢子长的革命生涯与时代记忆。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子长县静静矗立,“一心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的挽联代代相传。谢子长烈士早已化作不朽的精神符号,在人民心中真正实现了“虽死犹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