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智汇琅琊结硕果 科创沃土育新枝

0
分享至

人民网记者 周坤

走进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一片薄如蝉翼、小如指甲的红外镜头,正静静躺在检测仪中。它虽不起眼,却能“看见”人眼无法识别的红外世界,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工业检测、医疗成像等领域。

这款被称为红外“中国眼”的核心器件,曾长期依赖进口,如今却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实现了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链条国产化。

“我们不仅要做出来,还要做得比国外更好。”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说。从材料提纯、晶体生长,到器件封装、系统集成,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攻克了热应力控制、光学均匀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就在去年,该公司“氮化镓蓝光装备的全链条国产化开发及应用研究”项目获批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获财政支持1000万元。目前,CNAS实验室及光电产业中小试平台已建成,预计2025年底全面投产,将推动琅琊区光电产业向百亿级“安徽光谷”迈进。

光智科技的突破,是琅琊区“十四五”以来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琅琊区科技局副局长范博文称,琅琊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21年的18家增至67家,增速达270%;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零星的几十家爆发至234家,增长近7倍。

如果说光智科技代表的是“硬科技”的攻坚,那么位于琅琊区的九华华源药业则展现了“传统中药+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九华华源药业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检测。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在九华华源药业的实验室里,一株名为“百蕊草”的草本植物,曾是困扰科研人员多年的难题。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的药材,因半寄生特性“种不活”、药效机制“讲不清”、剂型传统“不好用”,长期依赖野生资源,难以产业化。

“我们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全国重点实验室,从种子破眠开始攻关。”九华华源药业副总经理陈令武介绍,团队首创“物理破障+化学调控+变温层积”技术,将种子休眠期从24个月缩短至5个月,发芽率从68%提升至97.5%,并构建“拟境栽培+伴生种植”生态体系,亩产干草超70公斤,实现从“靠天收”到“标准化种”的跨越。

更关键的是药效机制的破解。科研团队首次构建百蕊草全景成分谱,发现119个成分中62.2%为全新物质,并锁定百蕊草素I、Ⅱ、Ⅲ为核心药效成分,阐明其通过多靶点协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基于此,九华华源药业开发出国内独家单味药材新药“百蕊颗粒”,成为清热药领域唯一单味中成药。2025年,该项目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琅琊区企业首次斩获省级科技奖的典范。


位于琅琊区的滁州润翰微波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新型电缆。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从红外材料到中药新药,琅琊区何以成为科创“沃土”?

范博文表示,“沃土”的营养来自琅琊区构建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生态。截至目前,琅琊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6个。通过深化与滁州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成果转化琅琊分中心,推荐多名专家获评省“科技副总”,推动实验室成果加速向产业化跃迁。

与此同时,琅琊区建立“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动态修订”闭环机制,推动政策从“普惠扶持”向“精准赋能”升级,整合财政补贴、科技金融贷款、研发后补助等多元工具,让政策红利直达创新一线。

“科技创新不是孤岛,而是系统工程。”范博文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追光逐器、衣食共进”的产业战略,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更多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化,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2698文章数 2007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