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庆网)
转自:大庆网
10月的黄土高原,本应是天高云淡的黄金施工季,却被一场多年罕见的持续强降雨袭击。
雨幕中,大庆钻探西部钻井公司陕晋项目部的数十个钻井平台顽强地屹立着,大庆钻探人坚毅的身影和铿锵的钻机轰鸣声,与瓢泼大雨形成鲜明对比。千沟万壑间,大庆钻探在陕晋市场全面打响了一场钻井保卫战!
雨袭高原,生产告急
“这雨下得让人心焦。”10月15日,陕晋项目部生产组徐飞望着窗外,眉头紧锁。
“我们的井场分布在黄土沟壑区,这种地质最怕连续降雨。”杨祖峰说道。
![]()
道路泥泞瘫痪、物资运输中断、边坡防护压力剧增、泥浆性能受到影响、生活补给困难、生产进度滞后,安全风险激增……黄土高原持续的强降雨天气,给陕晋项目部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党员干部,带头攻坚
危急时刻,陕晋项目部领导班子迅速行动,成为全员抗击雨灾的“定盘星”。在雷打不动的早会上,项目部领导班子分片包干,下沉一线,现场协调道路通行、物资保障等难题。
![]()
“领导干部就要冲在最前面!”项目部班子成员亲自挂帅,成立物资保障组,精准测算柴油、药剂、套管等关键物资储备,确保每个井场都有7天以上的储备。物资保障组王铁峰坚定地说:“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
在道路保通一线,铲车轰鸣,人工配合,清理积水、修筑排水渠、垫平塌方路段……一位满身泥泞的员工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说:“领导都在一线,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人拉肩扛,精神传承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各钻井队创造性地展开抗灾保产工作。大庆会战时期的传家宝——“人拉肩扛”精神,在那一刻、在雨中、在黄土高原上熠熠生辉。
![]()
50248钻井队的边坡出现裂缝险情,队长于洪洋带领全员冒雨扛沙袋,加固边坡。“守住边坡,守住安全底线!”他嘶哑的嗓音在雨中格外有力。
545005钻井队的进场道路被洪水冲断,队长吴景波、书记吴红波带头跳进水中,组织员工开挖引流沟,铺设上千块红砖,硬是在泥泞中筑起一条临时通道。
40017钻井队队长焦洪波看着被困的运输车辆,立下誓言:“就是肩扛手抬,也要把物资运进去!”他们在道路中断处设立临时补给站,用四驱车转运物资,再组织员工肩扛手抬,一趟一趟往返于泥泞的山路中。
生活保障同样考验着这支铁人的队伍。新鲜蔬菜告急时,后勤人员背起20公斤重的菜筐,在泥泞中跋涉,把蔬菜运进井场。炊事员即使浑身湿透,也将热腾腾的饭菜端到员工面前。那一刻,许多硬汉眼睛都湿润了。
风雨同舟,挺起“脊梁”
雨中作业,安全至上。司钻房内,技术人员紧盯仪表;钻台上,工人严格按规程操作;泵房内,机械大班仔细检查设备密封。
技术组何威已在井场坚守20多天。技术组王海燕有些担忧地说:“最怕长时间循环,下不了套管,固不了井。”
![]()
陕晋项目部在总结中写道:“这次抗击持续强降雨的战斗,是对我们应急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我们不仅保障了生产,更锤炼了队伍,磨砺了意志。”
截至10月25日,陕晋项目部在持续强降雨的不利条件下,实现完井64口、进尺24.9万米,生产进度整体可控。
时代变了,条件好了,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直在钻井生产一线。此时的黄土高原,雨已经停下,钻井平台的轰鸣声更加铿锵有力,大庆钻探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黄土高原挺起了“钢铁脊梁”!
记者:朱丽杰
图片:通讯员 王飞 余虹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