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
肖涟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上海市区域名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光华临床医学院院长,附属光华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关节病研究所所长。
学会任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委员兼关节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30项,获得科研经费总计1600余万。发表SCI期刊论文49篇(总影响因子241.863),作为通讯作者发表
Arthritis & Rheumatology论文1篇,主编合编著作15部、主审著作1部;获发明专利5项,参与指南、专家共识制定16项。
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的需要,科学出版社邀请肖涟波担任主编,组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 全国18 家中医药高校和科研单位的20位专家,编写了《 》教材。
中医骨伤科研思维与方法
肖涟波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10
(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
ISBN 978-7-03-082205-5
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引领下,中医药学在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经验。它不仅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更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实践和宝贵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骨伤研究生培养出现了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模式。前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后者更侧重于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合那些希望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对于专业型研究生而言,在三年时间内,除了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理论学习,需要在临床科室轮转,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及规培考试;还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进行试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科研活动,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最终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时间短、任务重,目前仍缺少专门针对专业型研究生使用的科研思维与方法教材。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针对中医骨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短板,重视研究生科研意识的养成,培养科研能力,训练科研思维。教材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本教材内容以科学事实为基础,力求反映中医骨伤科研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编委均为来自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中医骨伤专家,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基础或临床研究,教材内的实例均来自各编委的研究成果。
实用性:本教材注重实用性,所介绍的方法和技术均具有可操作性,旨在帮助中医骨伤专业研究生在实际科研工作中解决问题。书中总论部分阐述了中医骨伤专业科研的原则和共性问题;在各论部分,依据不同培养模式,重点阐述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方法问题。尤其在科学成果表达及转化方面,提供了具体、可参考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系统性:本教材从中医骨伤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数据分析到论文撰写等环节进行系统讲解,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科研指导体系,研究类型涵盖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创新性:本教材鼓励创新思维,倡导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研创新。
本教材围绕“中医骨伤科研思维与方法”这一核心主题,兼顾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专业型和学术型),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涵盖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科研选题与设计、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科研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等多个方面。我们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问题,为中医骨伤研究生揭示科研工作的规律和技巧,引领他们走向科研的成功之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肖涟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院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光华临床医学院院长
2024 年12 月
▋本教材的特色在于: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教材不仅介绍了中医骨伤科研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多学科交叉融合。本教材强调了中医骨伤科研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研究思路。
注重科研思维和方法培养。本教材不仅介绍了常用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科研思维的重要性,引导读者树立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临床应用和成果转化。本教材强调了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和转化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推动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
在主编的带领下,编写团队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本教材的大纲和章节设置。根据大纲,编写团队成员分工撰写各自负责的章节,并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全书内容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同时本教材邀请国医大师施杞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根据专家意见,编写团队对书稿进行修订和完善,力求达到最佳质量。由于本教材是首次编写,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希望各院校在应用本教材的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和提高。
本教材适用于中医骨伤专业、针灸专业、推拿专业等研究生,“5+3”或“5+4”长学制学生及本科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使用,也可作为“西学中”人员的参考读物。
本文摘编自《中医骨伤科研思维与方法》(肖涟波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10)一书“前言”“编写说明”,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规划教材)
ISBN 978-7-03-082205-5
责任编辑:刘 亚
《中医骨伤科研思维与方法》是一本专注于中医骨伤科研的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医骨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内容。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医骨伤科研的特点、注意事项,医学文献检索方法,中医骨伤科研选题和设计等。各论部分根据中医骨伤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同,各章节有所侧重。第一章基础研究主要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内容包括动物实验研究、实验常用技术与方法、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中医骨伤相关中药基础研究以及中医骨伤针灸手法机制研究等内容;第二章临床研究主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内容包括临床研究的分类、研究病例的筛选、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临床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等内容。第三章科研成果表达部分重点阐述了医学科研论文写作原则、格式与内容、撰写规范,以及医学科研课题的申报与转化等内容。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