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万比亚迪月销39万辆仍下滑,价格战走到尽头了?
比亚迪降价也卖不动了?9月销量下滑背后藏着一个行业真相
比亚迪降价策略为何突然失灵?一场行业变革正在发生
比亚迪VS吉利:价格屠夫遭遇贴身战术,9月销量见分晓
![]()
比亚迪的“价格屠夫”策略,第一次显露出疲态。2025年9月,比亚迪全系销量39.63万辆,同比下滑5.5%。这个数据发布前一个月,比亚迪刚刚将秦Plus插混版价格下探至6.98万元,创下A级混动车型历史新低。但市场反应冷淡,降价拉动销量的黄金定律似乎正在失效。
回顾比亚迪今年的价格策略,曾多次立竿见影。2024年3月,秦L DM-i降价1.6万元,直接推动纯电车型销量反超插混;5月海豹07智驾版降价5万元,单月订单增长40%。但今年9月的销量数据表明,频繁降价开始产生反效果。
竞争对手的针对性策略是重要原因。吉利8月销量达到27.3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吉利星愿以4.6万辆的月销量成为全行业销冠。这款车以接近比亚迪海鸥的价格,提供了接近海豚的配置水平,售价还低1.4万元。吉利银河L6对标秦PLUS、银河E5对标元PLUS,形成了一套紧密的对标打法。
消费者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一位2022年购买海豹EV的车主表示,当时长续航版价格超过26万元,等车近半年,而如今相似续航车型不到19万元。“这种降价幅度让早期支持者感到被忽视。”他说。比亚迪汉8月销量7758辆,不到巅峰期三分之一,车型定位从高端家用车向网约车市场倾斜,品牌溢价能力受到挑战。
![]()
插混与纯电市场的结构变化同样关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纯电动车销量60.7万辆,同比增长24.5%,而插混销量27.8万辆,同比微降0.2%。比亚迪一度高度依赖插混车型,2024年8月插混销量约为纯电的1.5倍。但通过降价清库存、转向发力纯电的策略,在2025年效果明显减弱。
行业层面,价格战正让所有参与者承压。蔚来新款ES8起售价40.68万元,比上一代便宜约13万元;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的尚界H5以15.98万元起售价,成为华为鸿蒙智行家族首款20万元以下车型。降价潮从平价品牌蔓延至高端市场,整体利润率受到挤压。
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加剧了复杂性。比亚迪今年2月发布基于“天神之眼”的全民智驾战略,宣称连7万元车型也将搭载高阶智驾。但市场反馈显示,其智驾体验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华为ADS 3.0城市场景覆盖率达90%,而比亚迪方案仍在优化中。王传福曾表示自动驾驶是“资本裹挟的噱头”,但当前10万元以上车型L2智驾渗透率已近70%,智能化成为不可回避的赛道。
供应链关系也面临新考验。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曾是其成本优势来源,但2025年与供应商的压价谈判引发反弹。相比之下,特斯拉供应商拓普集团公开表示“不惧行业价格战”,凸显技术协同的重要性。比亚迪自产电池产能利用率约50%,而宁德时代通过CTP 3.0技术将磷酸铁锂电芯成本降至新低,外采电池甚至比自产更经济。
![]()
积极信号是,中国车企正在探索价格战之外的路径。比亚迪在泰国通过本地化生产(零部件40%当地采购)、充电基建共建,2025年6月以11.9%份额超越本田,成为当地第二大品牌。这种依托技术输出和本地化运营的模式,可能为国内市场转型提供参考。
吉利、长安等企业则通过产品差异化寻找出路。吉利星愿的热销不仅靠价格,更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在小型车市场提供接近紧凑型车的空间和配置。长安启源A07通过增程技术实现超长续航,解决纯电车型焦虑。这些尝试表明,价值竞争可能逐步替代单纯价格竞争。
对于比亚迪,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口碑成为当务之急。腾势、方程豹、仰望三大高端品牌总销量占比仍低,但方程豹豹8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显示开放合作态度。比亚迪同步推进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云辇-Z悬架系统等创新,有望在下一阶段竞争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深层转变。1913年福特通过流水线将汽车价格从850美元降至260美元,普及了汽车产品;2025年中国车企面临的课题是如何超越价格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比亚迪9月销量数据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阶段性表现,更是行业转型的风向标。当消费者从“只看价格”转向“关注综合价值”,中国汽车工业有望进入更健康的发展周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