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推恩令一出,没动一兵一卒,就把诸侯国拆成了碎块。其中最难受的,是子嗣多达百二十余人的中山靖王。
中山靖王刘胜,站在王宫深处的窗边,望着正门外整齐排列的青铜车马,心里却没有半点得意,他的嗓子被昨日的酒灼得发哑,手里还捏着那只刚刚喝尽的金杯,侍女们远远退后,谁都不敢靠近。
刘胜并不关心朝中风云,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饮酒取乐,只是这一天,他听说京师又有新法,就像一件阴冷的毛皮披在身上,心里一阵发冷。
“父王,大汉要分我们的地吗?”幼子跪在脚边,眼睛里满是疑惑,刘胜不耐烦地挥手让他退下,嘴里嘟囔着,“朝廷的事你还小,懂什么。”
推恩令的消息在中山王府的长廊里炸开,王府的管家一夜都没睡,家里的账簿被翻来覆去,谁家有几个儿子,谁家庶出的多,谁家嫡长子最得宠,大家都在算,怎么算都觉得不对劲。
刘胜的庙堂岁月其实并不算短,他自小聪明,皇帝兄长对他并不苛刻,只要他不闹出大乱子,王府里想怎么样都行,他最喜欢的就是广收美妾,热衷于饮酒作乐,笑声和琴瑟声夜夜不绝。
可就在他沉浸于美色和杯中物的时候,长安城里的谋士主父偃却在向汉武帝献上那道奇策,主父偃出身低微,吃尽苦头,行走诸侯间,总觉得人生无门,直到被汉武帝破格提拔,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陛下,若要诸侯不反,何不顺其家人之欲?”主父偃低声道,汉武帝眯起眼睛,思索片刻,轻敲几下案几,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推恩令的内容很简单,王位给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子弟可以分封地,到时候由皇帝亲自授予侯爵,这样原本大的土地就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对朝廷的威胁自然就小了许多。
对于中山靖王来说,这道命令比任何削藩都狠,他的儿子太多,庶出的、嫡出的,各有心思,推恩令一出,王府里顿时风起云涌,长子一夜未眠,坐在灯下独自发愁,庶子们则低声议论,眼里都闪着光。
“父王若不愿推恩,那就是不念骨血之情。”有得宠的庶子趁着家宴时小声提醒,刘胜喝下一口酒,心里却是一阵烦躁。
推恩令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不是简单的削权,而是用利益把诸侯家族自己分裂,庶子们得了好处,反而成了中央的眼线,谁敢违抗,立刻就有人去告发。
中山王府的后院,一群儿子们站在一起,窃窃私语,谁都想拿到分封,谁又能想到,再过几年,这些封地会被越分越小,最后只剩下零星的几块田地。
汉武帝并不满足于此,他命令各地诸侯进献黄金,黄金成色不足者,爵位立刻被剥夺,这一招狠辣无比,把剩下的顽固分子一并清理,朝廷的权力一步步收紧。
长安城里,主父偃被汉武帝重重赏赐,出入宫门如同风一般,诸侯王们在私下咬牙切齿,却没人敢明着反对,谁都知道,反抗的下场只有覆灭。
主父偃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他只关心自己的计策能否彻底生根,推恩令一出,诸侯王家族的矛盾被无限放大,兄弟之间再无同心,互相提防,争夺封地。
汉武帝在御书房里翻看各地奏报,看着诸侯国地图上一块块被切下的新侯国,脸上的神情不带一丝波澜,只有在深夜独自一人时,才会低声自语:“不动刀兵,何须流血。”
中山靖王死后,儿子们争封地,彼此暗中使绊,王府的门槛几乎被踏破,京师来的使者一遍遍宣读推恩令,每一次都有人欢喜有人愁。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庞大的中山王国被分割成无数碎片,封地越分越小,到了几代之后,连当年王府的马厩都不及一个侯国的面积。
刘胜的后代们有的去了边地,有的沦为平民,到了东汉末年,刘备甚至只能靠织席贩履为生,曾经的王府荣耀早已无影无踪。
推恩令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庶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靠拢中央,王府里的家宴从此多了警惕和算计,兄弟之间再无往日温情。
主父偃最终因为贪污被处死,汉武帝并不因此动容,对他来说,只要计策成功,谋士的命运并不重要。
中山靖王的故事,只是推恩令下无数诸侯王家庭的缩影,推恩令没有刀光剑影,却比任何一次削藩都要彻底。
汉武帝用一纸法令,把诸侯王的权力分解得干干净净,中央集权从此稳如磐石,天下再无“国中之国”。
推恩令让昔日的诸侯王们彻底沦为普通的贵族,庞大的家族在绵延不断的分割中慢慢消失,权力的天平终于重新归于朝廷。
参考信源:《汉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