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半夜,31岁的男人黄志清,穿着一身黑,趁着夜色出了门,直奔左宗棠的墓地。
在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这个左宗棠安息的地方,白天围满了人,他们炸开墓葬,拆毁左宗棠的雕像,搬走墓园里的石人、石马……
甚至还有不少人,一拥而上,打开左宗棠的棺椁疯抢。
只是,左公一生清廉,棺椁里没有什么金银陪葬,只在口中含了一块玉。
这群人见拿不到好处,就拿左公的遗体撒气,场面一片狼藉,棺材也被破坏。
黄志清作为左宗棠的守墓人,内心悲痛,却不敢反抗,只能趁着夜色悄悄来平土,把左宗棠的遗骸重新掩埋。
做完这一切后,黄志清又磕了好几个头,才回到家。
谁能想到,当年那个64岁的老人,拼着性命不要抬棺出征收复新疆,为国家拿回六分之一领土的左公,会有这样的身后事。
左宗棠的一生,拿到的最高荣誉,就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刻。
01 大器晚成,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别人都是二三十岁通过科举拿到拿到结果,但他却一直考场失利。
在那个科举取士的年代,拿不到结果,只能窝在家靠夫人周诒端养活,钻研兵法。一直到1850年,38岁的左宗棠被林则徐赏识,有了“绝世奇才”的称呼,他才渐渐崭露头角。
不久后,左宗棠便在林则徐、曾国藩等人的引荐下,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的作战。
他的计谋,让围困了长沙三个月的太平军,主动撤军;后来,他更是以5000士兵胜了太平军,一战成名。
左宗棠的成名是因为军功,出征新疆也是因为军事。
当时,清政府内部分为主战派、主和两派。李鸿章便是那个主和派,他在朝堂上公然提出放弃新疆,不过166万平方公里土地而已。
左宗棠却认为:“放弃新疆,等于让清政府彻底暴露整个西北防线,相比海防的发展,西北防线暴露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左右摇摆的慈禧,最终同意了左宗棠的计划,但国库空虚、兵力有限,慈禧只能拨500万两白银。剩下的,都要左宗棠自己想办法。
于是,左宗棠拿出了自己的小金库,一年4万两白银的工资,以及攒下来的珍稀宝物,全部都扔了进去。
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他又找到胡雪岩,让胡雪岩帮忙想办法。红顶商人胡雪岩掏空家底,拼着信誉从银行借贷凑了1000万两白银。
可,还是不够!
将士们远赴新疆保家卫国,本就是九死一生。如果再没有足够的军费做支撑,无异于是拿着数万将士们的性命儿戏。
左宗棠思来想去,既然国家不给拨款,那就再借。
他一个钻研兵法的人,被迫想到了用民间借贷、向洋商抵押地方信誉的方式借款,又筹集了1200多万两白银的巨额资金。
这下,左宗棠稍稍放心。
左宗棠抬棺出征剧照
1876年,64岁的左宗棠亲自带着大军出发了。队伍中,除了浩浩荡荡的队伍,还有一口棺材。
那是左宗棠给自己准备的,誓死也要收复新疆。
彼时的左宗棠,刚失去多年陪伴的妻子,又经历了长子病逝的痛楚,身体也在不断的咯血中。
我想,他是真的担心,自己倒下了,朝廷就再也没有人愿意来坚守这166万平方的土地了,才会如此决绝。
幸好,左宗棠决心够,能力也够!
仅仅用一年半多的时间,就收复了新疆,拿回了我国六分之一的土地
收付新疆后,左宗棠在新疆发现了一些不错的绿地,便立马给在兰州的四儿子左孝同写信,让他赶紧想办法去购买一些红、白萝卜种子和天鹅蛋种子寄过来,让士兵们开垦种植。
这样,在哈密的将士们、子民,就都能够吃上自己种的蔬菜了。
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土地回归,更是民心回归。
后来,他更是言辞恳切上书,希望能够设立新疆省,巩固收付的失地。在第五次上书时,也就是左宗棠去世的前一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02 新疆已回,为何抱憾而终?
按照道理来说,左宗棠应该是无憾的。
但偏偏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候,越南局势又恶化了。左宗棠已是风烛残年,上报计划,请求前去作战,遭到了拒绝。
而后,中法战事紧张,慈禧见无人挽救局面,又派左宗棠出山。
左宗棠一出山,战事连连告捷,他开心地像个孩子,准备一鼓作气击退法军。没想到,慈禧这边却派人接受了中法议和,左宗棠的下属们也被陷害,失去了兵权。
到1885年时,中法议和已成定局,左宗棠坐在福州的窗户边上,突然格外地想念家乡。
他告诉随行来的二儿子左孝宽,自己希望以后能够落叶归根,回到湖南。因为在那里,躺着他的妻子、他的爱人周诒端。
没想到,这句话说完没多久,左宗棠就去世了。
他死在了福州,一个雨夜。去世的那天,福州连续倒塌了2丈的城墙,仿佛是在为这位呕心沥血的老人鸣不平。
而慈禧,接到左宗棠的死讯后,也痛哭流涕:“我大清失一长城矣。此后大清再受洋人欺负,高官厚禄的百官,谁还能挺身而出,白头临边?
在左宗棠死后,慈禧给了他无上的荣耀:
追赠左宗棠为太子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襄,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
并且,慈禧还下令,让湖南原籍及各立功省份为左宗棠建立专祠,吩咐国史馆为左宗棠的生平事迹立传。
这样的荣耀,几乎是整个清朝时期,能够给汉臣的最高荣耀了。
左宗棠的葬礼,也办得很体面。但因为湖南的墓地还没有完全修建好,所以迟迟不能下葬。这期间,左宗棠只能一直躺在棺椁里。
据说,这个棺椁,就是他收复新疆时,为自己准备的那一副。
03 身后事:墓地前后,百年忌辰
左宗棠去世的第二年,他的棺椁从福州回到了湖南长沙。一路上,亲朋相陪,沿路的地方官也都纷纷出动照顾他。
1886年12月10日,左宗棠在长沙跳马下葬。修好的墓地占地面积达10亩,有很多的石碑、石人、石马、石象、墓庐享堂。
值得一提的是,从左宗棠在湖南下葬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有人志愿为他守墓。
后来,世事变迁,经历了清朝覆灭、抗日战争,左宗棠的墓葬一直静静躺在那里。我们在守护他,他也在守护我们。
一直到1975,长沙市雨花区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刚好途径跳马。修建人员认为,左宗棠的墓葬占地面积实在太大了,影响了交通,便准备将墓地一分为二,从中间修一条路过去。
结果,墓园被一分为二后,修路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修路铺桥耗费的石料太多。
思来想去,他们又盯上了左宗棠的墓葬,那炸药炸开了墓葬,征用了很多石头。当时,墓园里的石人、石马……几乎全部被推倒
其中,也包括左宗棠的雕像。
一群好事者,趁着修路的空档,跑去钻空子,竟然当起了“摸金校尉”。
这群人想着,左宗棠既然是清朝大官,墓葬里肯定有很多好东西,便一拥而上扒开墓葬和棺材。
只是,他们对左宗棠的了解太肤浅了。
他们只知左公是大官,却不知他是个清廉的大官,钱都拿去当了军费,留给家人的遗产都少得可怜。
打开棺椁后,“摸金校尉”们发现,墓葬里毫无陪葬,唯有口中含了一块玉,心中生气,就把尸骸弄的到处都是。
白天“摸金校尉”们太凶,到了晚上黄志清才敢去收拾惨剧。
黄志清是左宗棠的第四代守墓人,对于“摸金校尉”们的行径,他们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将左宗棠尸骨拾回,重新埋葬。
不久后,开国上将王震将军知道了这件事情,十分生气,拍着桌子怒骂:“胡闹!谁给他们的胆子!”
地方这才引起重视,在1985年重修了左宗棠墓,并把他的墓碑字样改为“清太傅大学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
墓地前,还立有两根华表,刻有:“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简单的16个字,便概括了左宗棠的功绩。
此时,距离左宗棠去世,正好100周年。
如今的左宗棠墓葬,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时基本上是上锁状态,参观人员需要有钥匙才能进去。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