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只有一种锚定,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在这个社会上不能只有一种存在形式,或者说生活的方式不能只有一种。为什么这么说呢?多彩多样的生活方式即便是不能多彩,也应该多样。这样一来,如果一种生活方式走到了陌路,那么换一种生活方式也能走出来,这样的人生才算是人生,否则,单一的生活方式只会让小部分人岁月静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则是一种煎熬。
![]()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东京奏鸣曲》讲述的就是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拯救单一人群的故事。佐佐木一家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城市居民,爸爸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员工,妈妈则是一个家庭妇女,佐佐木上小学且比较顽皮,哥哥是个热血大学生,且喜欢打工。原本平静的一家人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城市中产家庭,然而爸爸的失业危机却使得这个家庭走向了分崩离析的境地。
![]()
爸爸失业后面对着生存压力无法改变现状,很快就陷入到了抑郁的境地,本来看着好友跟自己境遇一样也稍微能排解下郁闷,然而好友一家自杀的消息使得爸爸对于失业这件事情更加忌惮了,妈妈原本生活无忧,但是亲眼目睹爸爸排队领救济食品之后也崩溃了。恰逢一个走投无路的劫匪进行抢劫,妈妈成为了人质,但就在这个时候,她却做出了一种发泄式的改变,想要跟自己的人生说再见。佐佐木跟自己的哥哥也陷入到了一种认知危机当中,这一家人如何将而走出去,电影最后给出了答案。
![]()
《东京奏鸣曲》本质上讲述的是发生在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下,普通的家庭如何面对。但我们宽泛的理解之后,可以认为是一种生活上的锚定被毁掉之后,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人如何走出去。走出困境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困境本身并不会因为带给人们伤害而对受害者有任何的怜悯。看看佐佐木一家人的境遇,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习惯了长久以来的一种被框定的生活之后,并没有任何的改变的动力。
![]()
当然,没有谁不愿意以一种非常舒服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每一个人的期待,但这个期待的前提是你对于生活有一种认知,而且这种认知是独一无二的。佐佐木一家的认知是独一无二的吗?显然不是,作为一部2008年的电影,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200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奥运会,但对于西方世界来说则是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因为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并不发达,因此,经济危机传导到我们国家之后,影响并没有现在这样广泛,但对于日本来说,在经济上深度依附美国的基础,造成了日本国内的经济大幅度波动。
![]()
佐佐木一家的爸爸就是在这次波动中被裁员的。而这次波动,也让全世界正经八百的见识到了西方世界在面对经济危机时候的无力。而危机蔓延到佐佐木一家之后,他们之前构筑起来的平静的生活顿起波澜。首先开始崩塌的是爸爸,为什么说是开始崩塌,因为爸爸还有一个好友相伴,然而当他听闻到好友自杀的消息之后,对于失业的恐惧就开始快速蔓延了。
![]()
紧接着,佐佐木一家日常的平静生活对于爸爸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于是,他对于两个儿子拳脚相向就不难理解了。说白了,对于佐佐木这个典型的日本中产家庭来说,家庭生活的范式只有一种,如果现有的家庭生活方式被打破,而爸爸却无法自主的构建新的家庭生活方式的话,他们的结局大概率就是跟爸爸的朋友没什么两样。
![]()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电影总是会带给观众们希望的,因此,影片的最后,佐佐木一家从失业的困扰中走了出来,并且成功的走了出来,究其原因,爸爸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且用这种新的生活方式重新构建了自己的家庭,一家人的认知也有了深层次的变化,所有人都在尝试过了变化之后有了新的生活。
![]()
哥哥不在迷信美国即正义,妈妈也不在靠着出轨发泄自己,佐佐木如愿以偿地用钢琴改变了自己,而爸爸虽然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清洁工了,但也适应了这种身份的变化。
![]()
这不仅仅是对于佐佐木家庭而言的变化,对于每一个之前有着固定轨道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启示,我们不必遵从这个社会给我们规定好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最后的结果并不能惠及所有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
当前的生活发生变故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应该努力的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来重新适应,毕竟,相比于日本,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更快,仅仅是依靠着别人的经验,并不有助于自己走出来。
你好,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