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当地时间10月29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关于“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的决议草案A/80/L.6顺利通过一般性辩论,高票获得通过。165票赞成、7票反对、12票弃权,场面几乎是一边倒的声音。中国投下了赞成票,与绝大多数国际社会的立场保持一致。这是联合国大会连续第33次就这一议题表态,数字的背后,折射出全球对美国长期单边施压政策的持续不满,也展示了国际社会在维护基本国际法原则上的清晰态度。
![]()
美国与以色列,以及少数几个盟友依旧选择反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在全球政治中的孤立状态。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经济力量强行控制另一国,却很难在国际舆论中获得支持。当全球165个国家的代表几乎一致指出问题根源时,封锁政策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自然难以站得住脚。美国这种行径,不仅是对古巴主权的直接干涉,也是对国际秩序和联合国机制的挑战。
回顾历史,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政策已持续六十余年。无论国际社会多少次呼吁终止,这一措施仍旧存在,成为全球人权和经济公平议题上的一个长期争议点。联合国大会的投票结果,已经不仅仅是表态,它是一种明确的国际社会共识:封锁政策已成为落后、非建设性、甚至是破坏性的存在。中国一如既往投下赞成票,体现了对国际法、公平正义的坚定支持,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多边事务中承担责任、维护公正的立场。
在此背景下,美国封锁政策的持续性更像是一种孤立主义的自我循环。经济手段本可作为国际交往的策略工具,但当其演变为对一个国家长期施压、遏制发展的武器时,代价显而易见:不仅自身形象受损,也使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趋于对立。联合国大会的表态,再次提醒世界,美国的单边行为在国际社会中难以获得合法性认可。
![]()
不仅如此,这次投票结果还传递出一个信号:国际社会愿意通过制度化、规则化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仅凭强权或舆论操纵。165票的赞成率背后,是对国际法、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认同,是对平等互利、尊重主权原则的坚守。在全球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单边制裁和封锁政策已难以形成有效的国际治理路径。
对于中国而言,连续投赞成票不仅仅是对古巴的支持,更是一种国际责任感的体现。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复杂性增加的当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原则,强调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而非依靠封锁和制裁手段。中国的立场清晰:支持发展中国家捍卫主权与独立,支持通过联合国等多边机制解决国际争端。
与此同时,这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示范效应:面对大国压力,通过多边平台寻求正义与公平,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有效的。联合国连续33年通过相关决议,说明国际社会并非无力,它能够通过规则、通过合作形成对不公行为的约束力。这一持续性的国际行动,让长期受封锁和制裁困扰的国家看到希望,也对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提供了保障。
![]()
在全球舆论场上,这一投票结果还凸显出一个现实:真正的力量并非单靠经济或军事实力,而是建立在国际共识和制度基础之上的合法性。封锁古巴的政策或许在美国国内短期有政治效应,但在全球舞台上,它的道义基础早已摇摇欲坠。联合国的高票通过,是国际社会对这种长期不合理政策的明确表态,也提醒世界,美国若继续以单边制裁方式行事,其外交空间只会越来越狭窄。
看向未来,联合国的这一决议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有现实操作价值。它提醒各国,在全球治理、国际合作中,规则和共识比短期利益更为重要。中国投下赞成票,是对公平、正义和多边合作的坚定捍卫,也是向国际社会传递清晰信号:在多极化世界中,尊重主权、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将是维护全球稳定与和平的核心准则。
165票赞成,7票反对,12票弃权,这一数字本身比任何言辞都更有力。它昭示了一个事实:世界大多数国家选择站在正义和公平一边,而不是封锁和单边霸权一边。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中国倡导的国际秩序理念,正在与世界主流认知形成共鸣。联合国再次通过决议,也让我们看到,全球正义并未消逝,它以制度化的形式存在,并不断被国际社会所强化。
这一刻,投票场上的每一张票都不仅是数字,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对公平、对主权、对规则的坚持。在全球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中国的赞成票,与绝大多数国家的声音交汇,汇成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坚持正义与合作的道路,也让国际社会看到,联合国平台仍然能够让正义发声,让规则发挥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