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偏低,始终是杭州西部县市‘强城’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快推进?”
“农村土特产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我们家现在还是生活污水直排,为了减少臭味,只好把(排污)管口埋起来。”
城乡融合发展是缩小三大差距的根本路径。看到这些城乡生产、生活的现实“痛点”,也就明白了杭州在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等方面遇到的瓶颈,有助于更精准、高效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10月29日,由杭州市委办公厅主办的2025年“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举行,继“打造创新活力之城”之后,又将“强城兴村融合”这一课题摆上问政圆桌,直面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
![]()
杭州网 闫雨婷 摄
好风景引不来游客,好产品卖不上价格?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持续做起来
“我是淳安本地人,所以特别关注姜家镇文渊狮城的发展,这里文化旅游资源其实很丰富,但游客少、知名度不高,配套服务也欠缺,景区经营情况不佳,周边大型水上游乐场项目也陆续关闭,旅游业发展较为困难。其次,姜家镇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向不明确。面对姜家镇的种种困难,淳安县有何破题良策?”现场的第一个连线问政电话,姜家镇村民余惠伟将“矛头”直指产业发展方向不明、定位同质化问题。
“姜家镇距离杭州主城区大约3小时车程,村民提到的文渊狮城景区是十多年前投资建设的一个人造古城,这几年类似这样的人造古城普遍经营困难。姜家镇的发展产业相对单一,后劲略显不足,这也是淳安乡镇的一个缩影。”淳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翀接过话头,直言淳安已经出台了城乡融合缩小三大差距的三年行动计划,将精准实施山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11条产业振兴和增收举措。以姜家镇为例,近两年其在农林等相关产业的投资规模超过三个亿,潜力优势明显,“杭淳开高速已经开工了,建成后姜家镇到杭州市区的路程将缩短半个小时以上,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姜家镇在‘强城兴村融合’大背景之下美好的未来。”
好风景引不来游客、好产品卖不上价格,是问政现场被提及最多的问题。
有年轻的桐庐创业者在问政短片中求助,说2022年回老家开民宿,坐拥好风景,但因为村子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很难吸引到游客,“我们有特色的产品,但是推销不出去。”
还有建德蛋鸡养殖户,说这两年发展形势不错,但鸡蛋大多以供应链销售渠道为主,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如何提高竞争力、提升销售额,难住了他。
检验“强城”“兴村”“融合”工作做得好不好,富民才是硬指标。
建德市委书记富永伟现场做出回应,除了用新品优品来助农增收外,建德还将持续推动与平台企业的合作,并打通出口和供港等新渠道,通过新的市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今年我们要建成长三角蛋品交易市场,明年投入使用,预计一年的销售额成交额会在3万吨左右。”富永伟说,希望通过专业市场的建设让建德土特产在定价上占据更多主动权,也为老百姓、养殖户和种植户增收,同时建德会每年拿出800万元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建德草莓这个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了17.98亿元,比上年又增长了将近20%。今年我们要推出建德鲜蛋区域公共品牌,目前使用建德鲜蛋区域公共品牌的产品已经比原来上涨了一毛钱左右的价格,这一毛钱就能够为全市的蛋鸡养殖户年增收1800万元。”
150平方米的“散装”耕地只能抛荒?
调整一批、置换一批、优化一批,逐步破解
“眼前这块面积不到150平方米的土地是最令大家头疼的散装耕地。”如果不说,大家都没想到问政短片里杂草齐腿高的小块荒地原来是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永久基本农田每年至少需种植一季粮食作物。
但由于这块耕地面积狭小,地块零散,无法与其他农田形成连片规模,再加上灌溉等硬件设施缺失,村民们既没有条件也缺乏意愿去耕种粮食作物。而同样情况的“散装”耕地,这个村里有20多块,有的种了些蔬菜供自家食用,有的则被抛荒。
针对目前西部山区耕地破碎化问题,杭州有何计划?
“今年我们已经调整了大概1万亩碎片化的耕地。”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丁美君解释说,西部山区的山地多平地少,耕地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既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不利于乡村建设,杭州已经专门编制耕地和林地的专项规划,进一步摸清了家底,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逐步破解。
一是通过优进劣出,退出一批。
二是通过更名置换,调整一批。因为现在有些林地是在山下的平原上,有些耕地是在山上,所以下一步杭州要把山下平原的林地和山上的耕地进行等量的置换,实现“耕地下山,林地是上山”。
三是通过土地的整治,优化一批。主要是通过杭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村庄的建设用地和耕地进行集零规整,推动村庄更加集聚,耕地也更加的集中连片,让问政短片里反映的“散装”耕地能够变成连片大田,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基础,也为农业的公共配套和一二三产项目的落地提供更多的空间。
美丽乡村还在污水直排、吃水靠天?
即查即改,马上排摸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杭州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达标全覆盖,打开了村民生活提质和村集体发展提速的新通道。但就像“散装”耕地里下不去农机一样,在部分山区村里仍存在着排水、用水“卡脖”的问题。
问政短片中,有村民反映,村里生活污水至今仍直排入河沟;还有稠溪村村民反映,喝水问题主要靠山塘水库蓄水,碰上干旱天或者用水量大的节假日,还得靠运水车送水。
“短板确实是存在的。”杭州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天乐现场回应,会“即查即改”,“有明确点位的,现场检查以后立马就整改。”
杭州现有1900多个行政村,9100多个污水处理终端,81.8万户的房屋农污,运维监管压力巨大,既需要加强运维巡查监督的力度,也需要通过村规民约等来规范村民排污的自觉性,确保农污治理设施能够发挥作用。
接下来,杭州将组织区县进一步排摸相关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延伸覆盖工程,将有条件的这些周边的村的污水能够接入,尽量纳入到城镇去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稠溪村的供水问题怎么办呢?“本周内就进场施工。”富阳区副区长俞小康解释说,确实有部分村因为地形地貌原因存在季节性的供水不稳定状况,今年3月以来富阳已进行全面排摸,有33个村存在类似问题,区里已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计划分两批进行,第一批12个村,今年下半年已经陆续进场施工,包括问政短片中的稠溪村,估计明年3月份之前就可以实现市政供水。“第二批21个村,计划明年全面启动,2027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
短期内实现不了市政供水的自然村,将通过提升现有的管网的更新,包括增加水源、强化管理,尽最大努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来 源 丨 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