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人民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抗战将士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他们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正义,奔赴战场、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为深入挖掘丹徒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抗战故事,让散落在民间的红色记忆重新闪耀光芒。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宝堰镇前隍村,在这里,一首创作于87年前的民谣《前隍来了新四军》如今依然在百姓中传唱,民谣生动记录着新四军初到江南时的军民鱼水情,也见证着革命老区人民对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
日前,在宝堰镇前隍村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当地“红色老少故事团”的高龄老人们,正用高亢的歌声再次唱响《前隍来了新四军》,用跨越时空的旋律,回忆那段烽火岁月。
 ![]()
这首在前隍村流传至今的红色民谣,生动记录了1938年6月15日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冒雨进驻宝堰镇前隍村时的情景。当时,战士们严守群众纪律,宁愿露宿村外也不惊扰百姓,用严明的作风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现场传唱红色民谣的老人张福先,自8岁起就开始聆听长辈们传唱这首红色民谣,自那之后,这首红色民谣便贯穿了他整个的人生历程。多年来,他始终将这首民谣教给村里的后辈,在他心中,新四军“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深情从未随战争的硝烟散去,反而在岁月沉淀中愈显醇厚绵长。
 ![]()
宝堰老少故事团成员张福先回忆,小时候觉得这首歌谣蛮好听的,虽然记不清歌词,但常跟着哼唱。长大后才明白歌曲讲述的是新四军冒雨进驻宝堰时严守纪律、露宿街头的故事,得知这段往事后自己深受感动。
现年94岁的丁祥义老人,是新四军进驻宝堰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当时,他因胸口生毒瘤命悬一线,幸得新四军战地医院的军医及时为他实施手术,这才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康复后,他立志参军报国,最终成为一名军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四军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
宝堰镇前隍村村民丁祥义回忆,1938年新四军进驻前隍时,自己年仅7岁,因身上生脓包高烧不退,陈毅将军发现后立即派警卫员将自己送至战时医院救治。手术时自己咬牙忍痛配合治疗,术后一周痊愈。这段救治经历让自己深深感受到新四军的为民情怀。正是这样的军民鱼水情,催生了传唱至今的动人歌谣,歌词里饱含百姓的真挚情感,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发展的今天,宝堰镇前隍村的红色歌谣仍在传唱,新四军的光荣传统与革命精神持续焕发时代光芒。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故事历久弥新,持续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们铭记光辉历史、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