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台上的最后一跪:闻仲为何不拜姜子牙?
《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封神台高耸入云,香烟缭绕,金光万道。
姜子牙手持玉符敕命,立于高台之上,准备为封神榜中三百六十五位魂魄册封神位。
这是三界瞩目的大典,是天道运转的节点。
风停云止,万仙屏息,连通天教主都闭关不出,不敢扰乱天机。
![]()
然而,就在这庄严肃穆之际——
一道黑影骤然撕裂虚空,踏风而来!
来者头戴碧玉冠,身披黑麒麟甲,手持雌雄金鞭,双目如电,怒气冲霄。
他立于封神台前,冷冷注视着姜子牙,声音如雷:
“姜尚!你有何德何能,敢居高台,为我等封神?!”
此人,正是闻仲——商朝太师,截教高徒,金灵圣母亲传弟子,三山五岳皆敬之为“闻太师”。
全场震惊。
姜子牙手一抖,玉符几乎落地。
他本欲呵斥,可抬眼见是闻仲,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为何?
因为在他心中,闻仲不是“上榜之人”,而是他此生最不敢直视的对手。
一个本该魂归封神榜、听命受封的亡魂,为何敢在封神大典上公然抗命?
而主持封神的姜子牙,又为何在他面前哑口无言?
这一切,都要从那张看似公正、实则暗藏玄机的——封神榜说起。
一、封神榜:一场“天道”掩盖下的权力洗牌
世人皆以为,封神榜是昊天上帝为充实天庭所设,实则不然。
它是一场由三教圣人联手策划的政治工程——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三人共立此榜,表面顺应天命,实则各怀心思。
![]()
起因有三:
- 十二金仙命犯红尘之厄
阐教十二金仙修行千年,却因杀劫将至,需经历“杀戮之灾”方可渡劫。
若真身陨落,千年道行尽毁。
元始天尊不愿弟子白白送死,便借商周之战,让他们“应劫而不死”,借他人之手,躲过天道清算。 - 昊天上帝缺人办事
天庭空旷,神位虚悬。昊天上帝虽为三界之主,却无人可用。
他向元始天尊索要“十二金仙”充任天官,却被婉拒。
元始天尊不愿交出心腹,便提议:不如借凡人战死之魂,填充神位,既不伤阐教根基,又可满足天庭所需。 - 人间气运更迭,必须有人主持大局
商纣无道,周室当兴,这是天命。
但天命不能自动实现,需有人推动。
元始天尊需要一个“执行者”——既能贯彻天意,又不会觊觎神位,更不会背叛师门。
于是,姜子牙被选中。
二、姜子牙:最合适的“工具人”
姜子牙三十二岁上昆仑,修道四十年,法术平平,连个金仙都算不上。
元始天尊曾为他卜卦,断言:
“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
可正是这份“不成仙”的命格,让他成了最理想的封神执行者。
- 无仙缘,不会贪恋长生,不会想自己上榜;
- 无野心,忠心耿耿,绝不会篡改封神名单;
- 有兵法,能辅周伐纣,推动大势;
- 有情义,能让元始天尊放心托付。
更重要的是——
他不够强。
强如广成子、赤精子,若执掌封神榜,难保不挟功自重。
而姜子牙,永远只是“奉命行事”的那一个。
![]()
元始天尊选择他,不是因为器重,而是因为——好控制。
这场封神大业,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以凡人血肉为燃料,为神仙渡劫、为天庭充员、为阐教谋利的宏大布局。
而姜子牙,是那个必须笑着点燃引信的人。
三、闻仲:唯一看透真相的忠臣
在所有人中,只有闻仲,从一开始就看穿了这场骗局。
他下山五十年,辅佐两代君王,是商朝真正的擎天之柱。
他师从金灵圣母,修为高深,位列截教“五大弟子”之一,地位远在多数阐教弟子之上。
他下山时,师傅叮嘱:
“商虽气数将尽,然你为臣子,当尽忠职守,不可背主求荣。”
他牢记师训,一生恪守“忠”字。
商纣初年尚有善念,闻仲以雷霆手段整顿朝纲,诛杀奸佞,推行善政。
若非他镇国,商朝早亡。
可纣王终究被妲己蛊惑,残害忠良,诛杀姜后,剜比干之心。
闻仲出征归来,见朝堂崩坏,悲愤交加,怒斥纣王,写下“十策”以正国本。
他不是不救百姓,而是想从内部挽救商朝。
他相信,只要给他时间,他能扭转乾坤。
可姜子牙不给他时间。
周军起兵,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实则步步紧逼,逼商自乱。
申公豹四处挑拨,截教弟子纷纷下山,陷入“助纣=逆天”的道德陷阱。
![]()
闻仲明知大势已去,仍率军死战。
他请来九龙岛四圣、金鳌岛十天君,摆下十绝阵,与阐教正面对抗。
他明知对手是天道所向,仍以一己之力,逆天而行。
最终,他在绝龙岭被云中子以通天神火柱焚杀,魂魄上榜。
临死前,他仰天长叹:
“成汤社稷,竟亡于我手……非我不忠,实天意如此!”
四、封神台上的质问:忠臣为何不跪?
封神大典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依次受封,皆俯首听命。
有恶贯满盈者,如赵公明、申公豹,低头认罪;
有战死沙场者,如黄飞虎、崇黑虎,含泪受封;
有无辜牵连者,如比干、姜后,默默归位。
唯独闻仲,立而不跪。
他指着姜子牙,声震九霄:
“你姜尚,不过一介凡夫,修道无成,下山助周,以‘天命’之名行叛逆之事。你可曾亲手斩将?可曾阵前杀敌?你不过是元始天尊手中一棋,何德何能,敢为我等定神位?!”
姜子牙浑身颤抖,无言以对。
因为闻仲说的,句句是真。
他没有战功,没有道行,没有资格。
他之所以能站在这里,只因为他是“被选中的人”。
而闻仲呢?
他是真真正正为国为民、奋战到死的忠臣。
他败了,但他的道义未败。
元始天尊曾评价闻仲:
“虽未登大罗,然忠贞贯日,位列人臣之极,其心可悯,其志可敬。”
连他的对手,都承认他的伟大。
可伟大者,却要向平庸者低头?
这,才是封神榜最大的讽刺。
五、闻仲的结局:不跪,亦不封
面对闻仲的质问,天庭寂静无声。
就连元始天尊,也未现身压制。
最终,闻仲未受封号,未入神班,魂魄消散于风中。
有人说,他是因“不敬天庭”而被抹去;
也有人说,他是自愿放弃神位,宁死不跪伪天命。
但更多人相信——
闻仲本就不该被封。
神位是天庭的奴役,是上榜者的枷锁。
而闻仲,是唯一一个以凡人之躯,对抗天道不公的英雄。
![]()
他不需要神位来证明自己。
他的忠,已刻入山河;
他的烈,已照耀千秋。
结语:谁在封神?谁被封神?
封神榜看似是“度化亡魂”,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力收割。
它用“天命”之名,将截教精英一网打尽,为阐教扫清障碍,为天庭填充官僚。
姜子牙是执行者,元始天尊是操盘手,昊天上帝是受益者。
而闻仲,是唯一一个拒绝被封的觉醒者。
他不跪,不是因为傲慢,而是因为——
他知道,有些尊严,比长生更重要。
封神台上无忠魂,
忠魂只在绝龙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