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四维图新更名,英文品牌名称将正式由「NavInfo」升级为「SEEWAY.AI」。
SEEWAY.AI,谐音「四维」,同时更清晰指向四维图新的技术中枢——强调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DNA。
经过二十几年不断「破」与「立」,四维图新已经完成从图商到Tier 1再到AI公司的转型。
现在的四维图新已经构建了从底层地图数据到车载芯片,再到上层中高阶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应用的完整技术生态。
形成了以地图为底座、覆盖「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跨越。
01智云
作为图商发家,四维图新在全球化位置服务领域持续深耕。
凭借多年深耕积累的对法规政策的深刻理解,针对汽车智能化行业共性的痛点,创新性地打造了「采集-脱敏-托管」数据合规闭环体系,为客户提供精准可靠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
四维图新CEO程鹏介绍,公司合规业务覆盖完整,拥有100多个在交付的合规项目,服务30多家主流车企,通过与阿里云、火山云、华为云、AWS等云厂商生态协同,实现合规服务全球覆盖。
「我们的位置服务覆盖80多个国家交通信息,通过2.6亿POI数据,接入停车、充电等丰富生态数据,提供全球覆盖的高精度定位服务,3至6个月即可快速交付。」
高精度定位方面,四维图新累计软硬件出货数量达500万+,高精度定位服务链接终端数量1000万+台,覆盖近40个国家/地区,定点车型超2000万辆。
02智驾
在核心的智驾业务上,四维图新通过入股鉴智补齐了中高阶智驾研发能力和业务上的短板。
目前由原鉴智和图新智驾团队整合而成的新鉴智团队已有接近700人。
新鉴智已经成为四维图新旗下智驾业务的平台,可为车企客户提供面向低中高阶、不同计算平台、软硬协同的完备辅助驾驶产品矩阵。
新鉴智的目标很明确:以伙伴型Tier1身份,赋能车企伙伴打造「Al+车」新生态。
![]()
一方面依靠硬核的软硬协同优化能力,打造普惠的智驾方案,油电同智,实现性价比方案以及中阶产品的更大规模量产出货。
另一方面,则是高阶方案的资源导入与终局智驾产品打造。通过与标杆车企的深度共建,以架构同源的端到端+大模型方案,实现全域城区辅助驾驶,并最终跨越至L3级智能驾驶。
在智驾普惠方面,鉴智机器人推出的PhiGo Pro “7V鱼眼@J6E”高速领航方案,基于「软件降本、压榨硬件」的思路,用鱼眼相机实现行泊功能的感知复用,在征程6E这款高性价比芯片上实现了包括高速NOA、城区LCC+、智能泊车、主动安全等全部主流辅助驾驶功能,通过C-NCAP五星+认证。同时,基于被动散热的域控方案,该方案真正支持「油电同智」,可在不同动力形式的车型上实现快速量产。
「我们的PhiGo Pro方案已经正式量产并已经实现标准化复制,明年搭载的车型目标售价会正式下探至10万元以内,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享受到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便利。」鉴智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单羿介绍道。
与此同时,四维图新基于地平线征程®6B的PhiGo Entry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千元级辅助驾驶方案,目前也获得了头部国际车企定点。
![]()
在技术升维方面,鉴智机器人正全力打磨PhiGo Max全域城区辅助驾驶方案。该方案基于多模态认知推理和世界模型预测推演的一段式端到端范式,搭载于两颗国产旗舰算力芯片,总算力超1000TOPs,将实现「L3级别」的辅助驾驶体验。目前,该方案已经获得头部新能源主机厂的量产定点,方案将于2026年实现正式量产。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主流车企,100+定点车型,量产订单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03智芯
2016年,「不务正业」的四维图新收购了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的接发科技,扩展自身产业链布局。
目前四维智芯产品覆盖智能座舱SOC、车规级MCU等领域,累计出货量双双突破亿颗大关,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
Soc已经迭代量产五代,中高阶智能座舱域控芯片 AC8025 持续推进量产落地,成功应用于多个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 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并获得海内外主流车企的项目定点。
AC8025 系列产品 AC8025AE 作为高集成度、 高稳定性、高性价比车规级舱行泊一体单芯片解决方案,集成座舱交互与低阶泊车功能,正加速推进量产前装适配。
第六代SoC AC8035也已经完成规划。
![]()
MCU方面,已形成初、中、高阶完整布局,覆盖车身控制、智能座舱、电池管理等多元场景。推出了多款覆盖中低阶至高阶市场的MCU产品,如基于ARM Cortex-M0+/M3/M4F/R52内核的AC780x、AC784x、AC787x系列,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这些芯片产品,除了在智能座舱上实现了规模化落地,杰发科技也在积极布局快速发展的两轮车智能化市场,推出了覆盖入门到高阶的完整融合仪表芯片方案,通过软硬一体设计与自研算法,助力两轮车实现网联化、智能化升级,开拓全新增长曲线。
04智舱
目前四维图新的智舱已经形成完整产品矩阵。
在中低端市场,四维图新用的是自家芯片打造的解决方案。
AC8015芯片已在前装量产车型超百款,总出货量达500万套片,出海比例超过50%。
![]()
AC8015/AC8025座舱域控成为出海战略的「技术锚点」。这套方案不仅实现成本优化10%-20%,同时用「一套硬件兼容全球」的理念,破解了车企出海面临的区域适配难题。
在中高端市场,参股公司四维智联提供了SA8155P & SA8255P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在确保系统安全性和功能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极致性价比实现行泊一体,并支持城区NOA Lite功能。
![]()
后续,基于自家AC8035以及高通SA8775P打造能力更强的舱驾融合方案。
目前,四维图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累计出货超过400+万台,拥有30+客户,产品及服务覆盖全球100+个国家。
05转型
从「NavInfo」到「SEEWAY.AI」的更名,像是四维图新为二十余年转型之路立下的一块新路标——它清晰地宣告了四维图新向AI聚焦的战略决心,也让外界看到其从地图底座延伸出的「智云、智驾、智芯、智舱」全栈生态,已具备了更完整的骨架。
智云的全球化合规服务仍在筑牢基本盘,智驾的PhiGo方案已敲开普惠化大门,智芯的芯片出货量突破亿颗,智舱也成为车企出海的技术助力,这些探索都为其向综合AI解决方案提供商跨越埋下了伏笔。
![]()
只是在智能汽车行业加速迭代的浪潮里,转型的深水区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跋涉。
当前,智云业务虽仍是营收支柱,但毛利率的逐步收窄与占比过高的现状,提醒着业务结构的优化仍需时日。
而智驾、智芯、智舱三大板块虽已搭建起差异化的产品矩阵,却尚未在营收层面形成足够的支撑力,新增长极的势能释放还需要更多耐心与验证。
前三季度的盈利压力,更像是行业竞争加剧与自身战略投入期叠加下的阶段性考验,毕竟在技术密集、周期漫长的智能汽车赛道上,从「搭好框架」到「跑通闭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或许对四维图新而言,「SEEWAY.AI」这个新名字,不仅是技术DNA的重塑,更是对「破与立」的再一次注解——它已经迈出了向AI公司转型的关键一步。
![]()
接下来要做的,是让战略蓝图中的每一环真正落地生根,让新业务的微光逐渐汇聚成足以平衡增长的火炬。
市场仍在观察,也在期待,当AI技术真正融入地图、芯片与驾驶场景的每一个细节时,这家老牌企业能否在行业的变局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航道。
当然,若想更快在行业变局中站稳脚跟,四维图新还需要再给自己上一把强度。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