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27日,北平炮局胡同监狱外,随着一声枪响,曾在华北呼风唤雨、被称为“马大财神”的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山,倒在了血泊中。
临刑前,他拒绝了监狱长的好意,没有吃饭,反而留下句话:“我马某人这辈子,值了。”随即昂首赴死。
而马汉三被杀时,也不过才45岁。
作为戴笠手中锋利的“敛财刀”,游走于政商两界的“混世魔王”。马汉三既在抗日锄奸中立下过不小的功劳,却又因贪婪无度而被民众唾骂。
甚至,在戴笠死后,他还能迅速找到下一座靠山,李宗仁。可他万万想不到,蒋经国的“打老虎”,却将他“送走了”。
那么,马汉三是谁?他都做了哪些事情?蒋经国又是否是因为他贪腐,而将他处死的呢?
![]()
从街头混混到军统骨干
提起汉三,我就不得不想起来那句我经常念叨的话:“我马汉三又回来了。”不过,后来查阅才发现,是我无知了,那是胡汉三。
马汉山,河北大兴人。
和王天木、沈醉、余乐醒等许多军统高官不同,他没有黄埔军校的背景,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托底。
早年,马汉三不过是北平街头上,靠着投机倒把谋生的混混而已。只因他擅长交际、敢打敢冲,逐渐在帮派中崛起。
因此,在许多人因充满理想、热情而投奔军统时,马汉三奉行的却是实用主义。只要能达到目的,他不会拘泥于规则,更不要所谓的理想。
1930年,在西北军中混不下去的马汉三,正好赶上了戴笠招兵买马。他因在北平地面人头熟、消息灵,又敢于干脏活累活,从而被军统北平区负责人看中,招募为情报员。
不过,初入军统的马汉三只是个负责搜集民间动向、盯梢可疑人员的底层特务,没有得到重要。
然而很快,他就脱颖而出了。
事实上,马汉山天生就对金钱极为敏感,且毫无道德底线。有了军统作靠山后,在负责北平区经费筹措时,他不仅疯狂的向商户强征保护费,还私吞了大量的鸦片税,甚至干起了走私军火的勾当。
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为军统北平区积累了巨额的灰色收入。
而马汉三收缴的钱财一部分上交给了戴笠,一部分用于打点上下官员,剩下的则被他中饱私囊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戴笠知道他贪腐成性,却因需要他四处搞钱,而对马汉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将更多的敛财大权交给了他。
![]()
与此同时,面对日伪汉奸和地下党,马汉山也从不讲“规矩”。
1935年,马汉三奉命铲除投靠日军的商会会长。他既不像沈醉鼓捣复杂的情报布局,也不像余乐醒安排周密的计划,而是直接带着两名特务,在商会门口当众开枪,随后混在人群中逃脱。
尽管,“街头式”的暗杀手段粗糙无比,却因为马汉三从未失手,反而让他在军统留下了“马大胆”的名号。
两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北平沦陷,马汉山得不得跟随军统北平区撤往天津,又辗转来到了重庆。
事实上,撤退途中的马汉三,官位、财富也在攀升。他从情报组长升任为华北区副区长,负责敌后锄奸和物资走私。
在天津时,马汉三策划了刺杀伪天津市市长温世珍,尽管没有成功,却也让日伪当局对他恨之入骨,竟悬赏5万大洋取他的首级。
而在重庆,马汉三则利用军统的特权,垄断了西南地区的鸦片运输通道,通过官办走私,积累了巨额财富。
甚至,他还是在重庆、成都等地购置了数十处房产。
当然了,马汉山虽然离开敌后战场时间较早,可也并非毫无功绩。
当时,他利用自己在华北地区的关系,成功策反了伪华北治安军的一个团,为军统在敌后建立了一支武装力量。
而在1942年,马汉三又冒死潜入了北平,获取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兵力部署图,为盟军轰炸提供了情报。
戴笠的“双刃剑”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汉山的官场上,戴笠始终都是绕不开的人物。戴笠需要马汉山的敛财能力和江湖手段,而马汉山则需要戴笠的庇护。
而戴笠对马汉山的态度,也很有意思。他深知马汉山贪腐成性,却从不主动查处,反而多次在蒋介石面前为他美言。
1943年,有人向蒋介石举报马汉山私吞军统经费、走私鸦片。
蒋介石震怒之下,下令戴笠彻查,可戴笠却以马汉山在敌后工作艰苦,偶有违纪情有可原为由,将此事压了下来,仅对马汉山进行了口头警告。
而在私下里,戴笠却对马汉山说:“你搞钱可以,但要分清楚轻重,别给我捅大篓子。”因此,心领神会的马汉山,每次搞钱,都会先将大头交给戴笠,再为自己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