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广州科学家故事|第二十六期:“‘安’得广厦千万间”周福霖

0
分享至

广州科学家故事展

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州科学家故事展”已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隆重启幕!在这里,我们将带你走近那些扎根广州、心系家国的科学追梦人,聆听他们攻坚克难的传奇,感受他们矢志报国的赤忱。

“广州科学家故事”专栏将定期推出展览中的科学家故事。他们的故事,是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愿这束光,照亮你我心中的科学火种,共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约。

“安”得广厦千万间


周福霖(1939—),广东汕头人,工程结构与地震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为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技术体系”作出贡献,设计建成的中国首幢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隔震住宅楼,被联合国工发组织顾问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第三个里程碑”。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现场


▲2008年6月周福霖(中)在汶川地震青川灾区考察

一辈子做成一件事

谈起走上抗震研究之路,周福霖回忆起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整个城市满目疮痍的揪心场景。

“你们是工程师吧,为什么地震来了,房屋都倒了?房屋是你们建的吧?你们吃什么饭的?”

面对幸存者的责问,面对地震后的残垣断壁,周福霖暗暗下定决心,踏上了为人类建造地震灾害中安全建筑的研究创新之路。

1985年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他提出了“房屋隔震消能新技术”的理论,创立了“房屋减震控制新体系”。他首创的“多层房屋隔震”技术,开创了我国工程结构抗震新途径,也开辟了从传统抗震技术拓展为新型隔震减震技术的新领域。


▲周福霖在讲解隔震橡胶支座相关试验


▲1994年,周福霖创建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现在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抗震实验研究基地


▲2021年,周福霖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实物:隔震模型

1989年,周福霖第一次将他的隔震减震技术正式应用于建筑上。在他的带领下,汕头市建成我国首幢采用叠层橡胶制作的多层(8层)隔震住宅示范楼

由于减震效果显著,这栋建筑后来一度成为汕头卖得最贵的房子。

“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要用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毅力去坚持。但能做成一件事情,这一辈子也就值了。”几十年来,周福霖只专注于“一件事”——与地震“过招”,建造大地震中确保安全的房屋,让中国成为地震中最安全的国家。

他带领团队参与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多项重要工程,完成了世界最长隔震跨海桥——港珠澳大桥、中国最高智能控制电视塔——广州塔等的隔震减震或振动控制技术研发与设计,共计赢得11项中国第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广州市科协 incentive-icons
广州市科协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网易号
5624文章数 18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