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秆浑身都是宝,谁烧谁家老婆跑!
这句诅咒的话不是我说的,是河南周口芝麻洼乡政府近日在宣传秸秆禁烧时所发的一则禁烧标语。
秸秆露天焚烧危害极大,不仅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环境、引发呼吸道疾病,还可能诱发火灾、影响交通出行,危害公共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地积极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宣传秸秆禁烧、守护生态环境的倡议,其出发点值得肯定。
但是,如果宣传标语制作不恰当的话,不仅消解政策的严肃性,起不到宣传效果,反而还可能引发群众不适。
![]()
烧个秸秆老婆就跑的标语,看似接地气,实则问题重重。
一是,从逻辑上看,秸秆焚烧与婚姻家庭毫无关联,这种牵强附会的调侃既不合常理,也缺乏对群众的基本尊重。
二是,从价值导向而言,婚姻是严肃的社会关系,基层政府却将其作为威胁、恐吓群众的工具,既违背公序良俗,也容易刺痛群众情感。
尤其是在婚恋成本较高的这个当下,用如此低俗并涉嫌威胁恐吓性质的标语来宣传禁烧,更可能会引发群众的抵触情绪。
低俗标语或许能在短期内会吸引大量关注,但很难让群众真正认同这种标语背后政策的必要性,反而会削弱政策宣传的公信力。
宣传的关键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于通过清晰传达政策要求、阐明利害关系、普及科学知识,让群众主动配合、自觉遵守,而非依赖夸张诅咒、强硬威胁式的表述。
近年来,类似芝麻洼乡政府这种低俗的宣传标语其实并非个例。
比如,有的地方在针对破坏公共财物的宣传时,用“偷树一棵,死他一窝”来诅咒砍树群众;有的地方在宣传禁止农民烧荒时,用“一家烧火,全家坐牢”来制造恐慌。
![]()
这些标语的共同问题,都忽视了群众的情感体验和接受心理。其特点是语言粗暴、逻辑夸张,本质是利用恐惧心理替代理性规劝,反映出部分基层管理中“运动式执法”的倾向。
将宣传等同于命令、威胁,违背的是政府治理工作的温度与初心。
值得肯定的是,谁烧谁家老婆跑的舆情发酵后,我看到涉事的芝麻洼乡政府已经撤除了这句不着调的标语。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文明的进步。
希望包括芝麻洼乡在内的所有基层政府,在今后制作此类宣传标语时,多些温情、贴心的表达,少些粗暴、恫吓的表述。
群众从来不是用来恐吓的。基层治理既要守原则、明底线,更要讲方法、有温度。
唯有以尊重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用文明语言、理性态度、务实举措沟通,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