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1944年6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悼李家钰将军》文:中原大战……我将士英勇,李家钰将军在此役中杀敌殉国,是应受到全国尊敬的。……我们哀悼李家钰将军抗战殉国,希望前线将士都抱为国牺牲的决心!……
单衣草鞋上一线
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47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6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家钰主动请缨,即致电国民政府:日本对平津的侵略,絶非一时局部之冲突,在国家存亡最后关头,应全国一致动员,挥军应战。我部正事整编,士气激昂,倘蒙移调前方,誓当执殳赴难!
1937年8月18日,刘湘约集邓锡侯、孙震、李家钰、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高级将领,召开川军出川抗战协商会议。
李家钰在会上慷慨陈词:我以前的部队,都在打内战。现在为国效命的时候到了,我不留家底,决定我部所属两个师全部出川参加抗战!
1937年9月19日,李家钰率第47军在西昌誓师后,即向成都进发。
10月初,李家钰在成都以北新都县召开抗日动员誓师大会。
他在大会上说:日寇侵略意在亡我中华,灭我民族,保国卫民乃我军人天职。他现场赋诗一首以明其志并激励将士:抗日救国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10月3日起,第47军104师丶178师徒步北上,每天出发一个团,新都百姓夹道欢送,纷纷把煮鸡蛋、花生、锅盔往士兵手上塞。北上途中,凡经城镇,百姓均夹道欢送,锣鼓震天!
11月21日,李家钰率军部人员由成都乘飞机抵达西安。
23日,47军所部两个师共七个步兵团全部到达西安。原说在西安由军政部为川军换发新式武器、皮背心和新棉衣,但军政部并未能兑现承诺。
川军此时仍穿着出川时的草鞋,一套单衣裤,而西安此时北风劲吹,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但将士们仍士气饱满,抗日决心坚定!
![]()
血战东阳关
东阳关位置于冀晋边境,在晋省黎城县东北,为晋东门户。
1938年2月初,驻守在平汉路北段的日军,为策应其津浦路北段攻势,除向豫北方面发动南侵外,驻武安日军也同时向冀晋边境进出。国民革命军乃派兵在东阳关一带堵击,用以策应津浦路方面主力军的战斗,及掩护第二战区右侧背。
为掩护晋东门户,李家钰率第47军于1937年12月中旬,奉令以主力控制长治虢亭镇一带,并以有力一部接替东阳关防务,积极构筑工事,加强战备,以防敌军西侵。
2月14日,武安日军第108师团主力及伪军王英部约3000人,向涉县以东进攻。
李家钰军长综合当面敌情,判断日军有经涉县西侵企图,乃决心就东阳关阵地迎击日军,阻敌西进,即令178师扼守东阳关阵地,并支援涉县方面的骑兵第4师;同时又令104师向潞城集结,视情况倾入东阳关翼侧,以期将敌人于涉县以东地区击灭之。
2月15日9时许,第178师已全部到东阳关附近,并已部署完成。
2月16日拂晓,日军在其炮火掩护下向东阳关阵地发动进攻。
日军在武器上占尽优势,但川军将士顽强抵抗。战斗中炮击持续不断,山头草木被焚为灰烬,很多士兵的军衣军裤被火焰烧得破碎。
至17日,敌我双方伤亡均在千人以上。
李家钰军长鉴于部队伤亡过重,阵地逐次放弃,战况陷于不利态势,乃决心放弃东阳关,退守长治。
东阳关之战,打出了川军英勇威武的气概,重挫日军嚣张气焰。
![]()
死到沙场是善终
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战前线慰劳团赴灵宝县李家钰部驻地劳军时,李家钰亲自书字幅:“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以明为国报效之心志。
1944年4月18日拂晓,日军称为“河南会战”、中国称为“豫中会战”的春季战事打响。
然而,40万国民革命军在10万日军面前一触即溃,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及杂牌军们紧急撤向豫西。
5月17日,李家钰、刘戡、张际鹏、胡伯翰先后抵达山中小集镇翟涯。
在白天的一个临时会议上,将领们一致认为大队人马争先恐后抢路走不是办法,如遇日军袭击,将损失惨重,并推李家钰作总指挥。
李家钰慨然说:“如果明天继续西进,窃愿殿后,以免挤在一起,彼此都不好办”。
5月18日早晨各路大军分道扬镳、皆向西行之后,李家钰的部队就担负起了掩护友军撤退的任务。
在此后的三天里,接获的情报显示,日军越追越近了。在到达张家河前,由于遭敌人炮击,李家钰变更了行军路线,改走赵家坡头-西坡-双庙到南寺院这条路。
5月21日,李家钰率集团军总部官兵左右冲突,在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圈。
在日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李家钰与集团军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
结语
李家钰将军的殉国震动了全国。国民政府下令予以国葬,并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全国各地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表彰其英勇事迹。
李家钰将军的牺牲,是豫中会战惨烈失败的缩影,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军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视死如归、勇于担当的高尚气节。他主动承担后卫任务并最终血洒疆场的行为,被誉为“慷慨赴死,义薄云天”。
![]()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