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征兆,美军航母“尼米兹”号在30分钟内,在南海相继坠毁两架舰载军机。这不是意外,而是迟到的必然。在事故发生前,它早就出现了两个征兆——只是美军,选择了装作没看见。
26日上午,美总统专机飞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东盟峰会,之后还要前往韩国参加APEC会议,“尼米兹”号航母群在附近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的是在特朗普东南亚行期间保持美军的地区存在感和对中方的威慑态势。这是这艘老舰即将退役前的最后一次部署,没成想意外发生。当天下午14时45分“海鹰”直升机坠海,半小时后的15时15分,一架“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机坠海。不过,机上人员均获救。
![]()
其实,早在“尼米兹”号航母群部署之初,就存在两个明显的信号:一是航母超期服役、设备与人员疲劳;二是任务压力叠加、舰员士气低落。
“尼米兹”号这艘上世纪70年代年服役的老航母,本来明年就该退役了,但还是被拉出来执行长时间的亚太部署。到今年10月底,舰上人员已经连续作战7个月,设备老化、零件磨损,舰员累得跟行尸走肉似的。再加上这次部署是最后一次实战演练,舰上工作人员对故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维护积极性大幅下降——出问题本来就早有征兆。
第二,“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巡航,本身就是临时加派的任务,彰显美军存在感,政治意味浓厚。美军从10月1日开始停薪,原定10月15日的工资没到账,直到10月18日才通过挪用科研经费补发。舰员在没工资、任务增加、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操作舰载机,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半小时内两架飞机相继坠海,其实也就在情理之中。美军不把小失误当回事,出事故几乎是必然的。
![]()
讽刺的是,“尼米兹”号在南海出事前,CNN援引美退役上校的观点,称我军福建舰的战力仅为“尼米兹”级航母的60%。他的理由是,通过福建舰飞行甲板照片测得,福建舰斜甲板与甲板中心线角度为6度,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斜甲板角度9度。因为角度比美舰小,他们认为福建舰的2号弹射器会“侵入”着舰区,起飞空间可能被压缩,导致战机起飞效率下降。
可问题是,只看角度,不考虑现代舰载机设计、弹射器动力、舰载系统优化,同时忽略了舰载机操作节奏、甲板指挥系统、训练和自动化,直接用角度差换算成作战能力比例。这是典型的“硬算数据、软推结论”。
这位美退役上校没得意几天,“尼米兹”号航母就在南海出事了,活脱脱的被现实打脸。它和它身后的美军专家们也该明白,真正的战力不是角度、不是公式,也不是照片里的甲板线,而是战舰和舰员的状态,以及舰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纸面算出来的“百分比”,在现实面前,几乎没什么用。
“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出事,也给美军所谓的“自由航行”敲了个响亮的警钟。截至2025年10月,美国海军的航母部署是这样的:除了南海部署的“尼米兹”号外,“福特”号航母群部署在加勒比海;“卡尔·文森”号航母群部署在南加州海域;“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常驻日本横须贺;“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刚完成美国第五舰队和第七舰队区域的演习和任务;“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自2025年4月以来一直处于维修状态。可见美军航母个顶个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
![]()
美军航母这股疲态,说白了就是华盛顿想当 “全球警察” 管遍全世界,军事资源却跟不上 。“尼米兹” 号航母在南海出事儿,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是还不吸取教训,让航母在各个热点区域来回折腾、透支消耗,以后这样的 “意外” 只会越来越多,所谓的 “自由航行”,最后全得变成 “提着脑袋闯险” 的风险航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