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对老美“锁喉”失效?挪威发现巨量稀土,欲摆脱中国,结局如何?
我国实施反制措施,暂停稀土及相关技术出口后,美开始在全球范围寻觅新的“稀土供应源”。
据CNN网站消息,挪威在其海域内探测到大规模稀土资源,初步估计储量近3000万吨,且已开放商业深海采矿,欢迎各国前往勘探开发。
对老美而言,恰似一场“及时雨”,迫不及待地与挪威洽谈相关合作,认为若能成功开采,便可摆脱对我国稀土的依赖。一方失衡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让老美在新能源、等新兴技术领域,逐步摆脱技术的“锁喉”。
面对此情形,不少网友担忧:我国稀土优势地位是否会被削弱?届时又该如何应对?
![]()
1、美挪稀土合作,能否摆脱依赖?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在军事、石化、新材料等领域作用关键,有“工业黄金”之称。据国际机构探测评估,全球稀土总量约1.3亿吨,我国储量达5500万吨,占比42%,这是我国对外博弈的重要筹码。
挪威新探测到的海底稀土,储量或许仅次于我国。美认为,若能与挪威达成合作,资源供应受限的困境将得以解决。挪威也期望借助双边合作实现经济与技术的提升,甚至有外媒称,此举有望挑战我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美挪看似可行的合作计划,实施起来并非易事。
![]()
首要难题是,挪威发现的大量稀土矿位于4000多米深的海底,开采难度极大,目前尚无国家成功开采。
即便美挪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攻克海底开采技术,将3000万吨稀土运上岸,这些稀土也难以发挥作用,美仍需依赖我国,甚至要主动寻求合作。
关键在于稀土提炼工艺中的“回流萃取”技术,目前仅我国掌握。无论在飞机制造还是航母建造等领域,应用稀土都难以绕开这项技术。
掌握关键技术,就能掌控贸易主导权,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在新能源领域,我国电车技术实现弯道追赶,丰田、奥迪等老牌车企也向我国取经。
![]()
2、稀土提炼技术复杂,我国掌握关键
目前,不少国家拥有稀土矿,但仅有我国掌握稀土提炼工艺,我国稀土精炼产量占全球90%以上。有机构评估,美若要绕开我国建立完整稀土供应链,至少需15年,时间成本过高,难以承受。这便是我国面对挪威大量稀土发现仍淡定的底气所在。
打铁还需自身硬,掌握更多创新核心技术,我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与谈判资本。
![]()
3、产业优势在手,美挪合作受限
在稀土领域,我国掌握核心技术,若无我国支持,美挪合作恐难推进。我国稀土成为“王牌”,不仅靠储量与加工技术,更因拥有完整产业结构。通过资源整合,我国牢牢掌控全球稀土出口份额与国际定价权。
况且,先不提挪威海底稀土矿开采及提炼技术攻克的难题。单说被很多人唱衰的“稀土王牌”,短期内也不会失效,西方只顾眼前利益的单一思维,难以抗衡我国稀土产业的“一条龙”优势。
或许有人会说技术会被赶超、储量会耗尽。但我国早已着手产业升级,凭借现有稀土储量与提炼产业优势,提升稀土高端应用技术,巩固自身主导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