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阿凤 李殷婷
10月30日上午,第四届儒商大会在济南山东会堂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盛会,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山东举办的首场重大经贸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名境内外嘉宾,涵盖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侨领和商协会代表。大会通过主题演讲、项目签约、成果发布等多元形式,既传承“和合与共、诚实守信”的儒商传统,又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山东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
精神焕新,儒商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表达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始终是儒商精神的重要沃土。本届大会深入挖掘儒商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厚道”品格与“向新”追求相结合,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发展共识。
开幕式上,8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主题展开分享,从不同维度诠释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提及,企业在鲁布局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时,始终以“诚信为本”的儒商理念为指引,与山东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韩国希杰集团全球副总裁尹道瑄则表示,儒商“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价值观与企业“事业报国、合理追求”的理念高度契合,正是这种文化共鸣,让企业在青岛、聊城等地的合作持续深化,获得了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支持。
大会创新设置“跨越时空的对话”环节,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呈现子贡、张謇、陈嘉庚等历史儒商的数字人形象,与当代青年企业家展开互动。面对石化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困惑,“子贡”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古训强调诚信经营与长期主义;针对国际技术封锁挑战,“张謇”分享“父教育、母实业”的实践经验,提出构建产学研协同生态的思路;“陈嘉庚”则以“商业价值终将体现于社会贡献”的理念,回应数字技术如何惠及民生的疑问。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儒商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
会前开展的“共寻儒商精神的时代答案”调查问卷显示,参会嘉宾对儒商精神的认知高度一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成为影响最大的儒商理念,子贡被选为最熟悉的儒商代表人物,《论语》是最受青睐的传统文化典籍,而“将诚信经营作为企业发展底线”则被认为是传承儒商精神的核心路径。这种共识不仅强化了海内外儒商的文化认同,更为后续合作奠定了价值基础。
项目聚力,新质生产力赛道的签约赋能
本届大会以“项目为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集中签约45个重点合作项目,内资总投资额达345.9亿元人民币,外资总投资额达10.1亿美元,项目质量与实效性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特征突出。
从签约项目分布来看,“绿色低碳”与“科技创新”成为两大核心关键词。在新能源领域,烟台市华能海上风电增资项目、临沂市大唐兰陵西北部风电项目、德州市生物质能源项目等落地,将进一步壮大山东海上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助力能源结构转型;高端装备领域,济南市天兵科技两级可回收运载火箭制造基地项目、枣庄市高倍率锂电池项目等签约,填补了区域在空天装备、新型储能器件等领域的产业空白;数字经济领域,济南市新华三人工智能研究院项目、威海市锦汇信息技术服务创投项目等落地,将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智能网联、数字服务等新业态。
![]()
值得关注的是,签约项目中既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延伸,也有“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例如,青岛市龙立选矿药剂项目将依托当地化工产业基础,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潍坊市食品(生姜)产业建设和智慧冷链项目则联合高校科研团队,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与冷链物流技术升级。这些项目不仅能直接带动投资增长,更将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提升山东重点产业链的韧性与核心竞争力。
大会还同步发布《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招商图谱》与《山东省产业链招商目标企业清单》,为精准招商提供“导航工具”。招商图谱涵盖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19条标志性产业链,直观呈现979家重点企业、336家重点园区的分布情况,梳理出67个产业细分领域的“断点”与合作需求;目标企业清单则筛选出907家境内外龙头企业,包含企业简介、招商方向及联系方式,为后续产业对接提供精准指引。
全球链接,跨国合作的双向共赢新局
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本届儒商大会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维度,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儒家文化圈,策划多场跨国对接活动,推动山东与全球资源深度融合。
在中新合作领域,“中新可持续发展合作交流会暨济南城市推介会”于10月29日举行,以“‘碳’本溯源·绿动未来”为主题,深化山东与新加坡在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会上发布的《中新绿色产业合作年度投资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新加坡企业在鲁投资项目超2000个,2023年新鲁贸易总额达7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在中日合作领域,“2025山东与日本产业发展对接会”首次成为儒商大会专场活动,聚焦医养健康、新能源、商贸流通等产业,吸引住友商事、丸红株式会社、日立建机等日本知名企业参会。数据显示,山东与日本经贸合作基础深厚,截至2025年9月,山东存量日资企业1566家,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3.3亿美元,2025年1-9月进出口总额达13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
此外,大会还举办“侨连五洲·鲁贸全球”侨助千企万品出海对接会,邀请70余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侨领参会,推动山东农产品、轻工产品通过海外侨商网络拓展国际市场;“金融创新支持山东高水平开放对接会”则推介玉兰债等新型金融工具,为企业跨境投融资提供支持,进一步打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通道。
长效赋能,从大会效应到持续发展
第四届儒商大会不仅是一场集中的经贸交流活动,更致力于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大会成果从“一次性签约”向“常态化落地”转化,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
在创新生态构建方面,大会举办“颠覆性技术成果推介与产业融合对接会”,集中展示山东在生物合成、基因编辑、磁悬浮空压机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搭建“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对接桥梁。山东科技大市场作为成果转化核心平台,已汇集高校院所成果5.6万项、企业需求6800余项,帮助2100余家企业获得无担保融资110多亿元。会上,山东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的高端仪器国产化项目、青岛华海海洋科技的万米深海复合缆项目等签约落地,将进一步推动颠覆性技术产业化。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大会明确提出“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济南作为承办城市,推出“一对一”嘉宾接待方案,从住宿、交通到考察路线全程定制,并招募120名高校志愿者提供全流程服务;山东省发布的“招商标识”,以“至诚山东”“Great partner SHANDONG”“近悦远来”为核心,彰显诚信营商理念,未来将在重大招商活动中统一应用。此外,大会还组织“儒商齐鲁行”返乡考察活动,设计“活力高新”“魅力历下”“医韵槐荫”三条路线,让嘉宾沉浸式感受山东产业基础与城市魅力,增强投资信心。
在区域协同方面,济南都市圈各市积极参与大会活动,聊城市推介了有色金属、新能源客车等优势产业,与日本企业达成金属材料深加工合作意向;淄博市、泰安市则借助大会平台,吸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领域项目落地。这种“省会引领、全域联动”的模式,将进一步放大儒商大会的辐射效应,推动山东各区域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从2018年首届举办至今,儒商大会已成为山东链接全球资源、弘扬儒商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后续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与长效合作机制的完善,儒商精神将持续转化为山东对外开放的软实力与产业升级的硬支撑,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