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已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超过150个科学考察站,而日本早在1958年就开始在南极圈地建站。
这片比中国还大的无主之地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让各国如此争相布局?日本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
冰雪之下的惊天宝藏
提到南极,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但你知道吗?这片看似荒凉的大陆,实际上是个货真价实的超级宝库。
南极大陆总面积达1239万平方公里,比我国陆地面积还要大出不少。别看这里95%以上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平均厚度就有188米,最厚的地方甚至超过4000米,但在这些冰层底下,可是藏着让全世界眼红的宝贝。
![]()
先说说矿产资源吧。科学家已经在南极发现了220多种矿物,包括煤、铁、铜、锰、金、银、锡、铂等等,简直就是个天然的地下宝库。光是东南极矿区的铁矿储量,就足够全世界开采200年!煤炭储量更是惊人,超过5000亿吨。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南极周边的罗斯海、威德尔海这些地方,7 个海盆里藏着 500 到 1000 亿桶石油!要知道全世界一年也就用 300 多亿桶石油,这么算下来,南极的石油够全球用三年。天然气储量也很惊人,预计有 3 到 5 万亿立方米,差不多等于我国 7 到 15 年要用的量。
![]()
除了这些"硬通货",南极还储存着全球72%的淡水,冰雪总体积达到2800万立方千米。随着全球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这些冰川的价值可想而知。
还有一样东西不能忽视——磷虾。别小看这些小虾米,南极磷虾的储量高达6亿到10亿吨,不仅是蓝鲸、企鹅等动物的口粮,经济价值也相当可观。一吨优质磷虾在国际市场上能卖到几千美元,而且磷虾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海洋黄金"。
![]()
日本的"长期投资"
面对这样一块肥肉,日本当然不会袖手旁观。其实日本对南极的野心早就露出了马脚。1910年,日本探险家白濑矗就带着船队杀向南极,还专门携带了矿产探测设备,一边记录地形和资源分布,一边在冰原上留下标记,活脱脱就是在"圈地"。
到了1957年,眼看着各国要签《南极条约》了,日本赶紧派科考队到南极建立昭和基地。这动作那叫一个迅速,短短一年时间就建了60多座建筑,平均每6天就要搭建一座,这效率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
1959 年《南极条约》签的时候,日本因为早有了昭和基地,顺顺利利成了 12 个创始缔约国之一。打那以后,日本在南极就没闲着,一个劲儿升级基地设施,装卫星接收设备、火箭发射装置,还一直有人常年驻守。到现在,日本在南极花的钱已经超过几十亿美元了。
日本还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冰芯钻探上,在富士圆顶,他们已经钻到了3028.5米深。通过分析冰芯,不仅能了解气候变化,更能摸清地下的资源分布情况。配合无人机观测和详细的资源数据库建设,日本这是在为将来可能的资源开发做功课
![]()
在磷虾捕捞方面,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下手了,年捕捞量一度达到数万吨,至今仍是南极磷虾的主要捕捞国。他们还在积极推动修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想要扩大捕捞配额,这野心可见一斑。
各国暗中较劲的布局战
虽然现在有《南极条约》约束着各国,禁止在南极进行商业开采和军事活动,但这个约定有个时间限制。虽然条约本身没有明确的终止日期,但每隔几十年都会进行重新审议,各国的态度可能随时发生变化。
![]()
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在抓紧时间布局。目前全球有30个国家在南极建了150多个科考站,表面上是为了科学研究,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是在"占坑"。美国有3个全年运营的科考站,俄罗斯有5个常设基地,连阿根廷和智利这样的南美国家也各有十几个科考点。
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是南极最大的科考基地,夏季最多能容纳1200人,相当于一个小镇的规模。俄罗斯的东方站则创下了地球最低温度记录,零下89.2摄氏度。
![]()
我国也没有落后,从1985年建立长城站开始,我们陆续建设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2024年又新增了秦岭站。仅仅是秦岭站的建设,我国就投入了超过15亿元人民币。这些科考站不仅支撑着我国的南极科研工作,也为未来可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科考站的分布并不均匀。南极内陆只有6个科考站,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和中国,这说明能在南极深处立足的国家并不多,技术门槛相当高。
![]()
气候变化下的新挑战
但现在还有个更紧迫的问题,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南极冰川的融化。数据显示,南极每年损失的冰量约为1500亿吨,相当于每年有1500个西湖的水量流入海洋。西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比20年前快了三倍,一些冰架的厚度每年减少几米。
气温上升不仅会影响全球海平面,也可能改变南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如果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不仅会暴露出更多的陆地和资源,也会让原本难以到达的区域变得相对容易接近。这对各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更让人担心的是,气候变化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平衡。一旦南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关于南极开发的博弈可能会更加激烈。到时候,现在的《南极条约》还能不能约束住各国的行为,真的很难说。
南极这块"最后的净土",正在成为各国博弈的新战场。日本的提前布局只是个开始,随着气候变化和技术进步,这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恐怕会越来越激烈。
![]()
人类能否在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比南极的宝藏更加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