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知名学者在智库内部会议上说出一句话,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中国崛起没什么可怕的,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他们从不谈血统,却能拧得这么紧。”
在不少西方国家,族裔身份、家族血统往往是公共讨论的核心,甚至是政治博弈的常态。然而在中国,姓什么、祖上干嘛、出身哪一支,好像没人太在意。看似“各自为阵”的社会,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凝聚力。
![]()
2023年的民调数据显示,91%的中国民众对国家有强烈认同感,这个比例在全球都算得上是高得吓人。
更让人困惑的是,这种认同,并不是靠单一族群或统一语言撑起来的。中国有56个民族、几百种方言、南米北面、酸甜苦辣各有所好,但在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发展方向时,表现出的团结感,常常让外人看不懂。
为什么一个血统观念早就淡化的国家,反而能培养出如此坚固的共同体意识?
血统没落
在西方,王室血统是荣耀的标签,蓝血贵族能横着走。但在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位农民起义者敲响了第一声“打破血统神话”的锣。
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不是什么高贵血脉出身,就是个种地的,但却拉起一支队伍掀翻了帝国。
![]()
而真正把这种“去血统化”的理念写进国家制度的,是秦始皇。秦朝户籍制度的推行,让每一个普通人有了“国家身份”,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
出土的里耶秦简里头,清楚记载着平民的户籍、赋税和徭役,说明国家已经不是贵族的家天下,而是全民的地盘。
到了东汉,门阀世家重新卷土重来,五姓七家什么李、王、崔、郑又把持了权力。但再后来,科举制横空出世,寒门子弟也能靠读书出头。唐代的科举录取名单中,寒门占了将近四成。这在当时相当于给普通人开了一扇“上升电梯”。
![]()
现代基因研究发现,中国所有的姓氏基本上都能追溯到上古八姓,什么姬、姜、姚、妫,大伙儿都发现:原来你我都是“亲戚”,那争啥高低?
所以说,中国人早就把血统这件事“洗”得干干净净。跟西方捧着族系不撒手的传统比起来,中国人更信“自己努力”。
融合
说到民族团结,有人总爱拿“同化”这词说事,似乎文化只有“东风压倒西风”。但中国的融合,不是单方主导,而是大家坐一张桌子,边吃边聊,最后炒出一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菜。
![]()
中国幅员辽阔,尤其是中原和平原区域,天然就适合人口流动和文化交融。国家考古工程数据显示,长城沿线发现了2000多处民族混居遗址,说明从古至今,各族人民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哪家独大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直接让鲜卑贵族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还搞通婚。通婚率高达89%,文化早就在婚姻关系中融合。
辽代更有意思,搞了个双轨制,契丹人用本国制度管理,汉人用汉制。这种“各管各的”做法,反而让大家都有尊严、有归属。
![]()
四次民族融合浪潮,大家你来我往、互相借鉴。第一次融合时,华夏族就是仰韶、龙山文化的融合体;第二次融合打破了北人南迁的老说法,基因研究发现北方汉人有16%鲜卑血统;第三次敦煌文书里“吐蕃汉儿”这个词,说明文化认同早已超越血缘;第四次,满族的汉化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主动选择。
比起奥斯曼帝国搞的“米勒特”制度搞成了各自为政、一片散沙的局面。中国的“融合式管理”显然走得更稳。
![]()
很多人以为,中国民族团结是天生的,其实是被历史反复“锤”出来的。
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到“中华民族”的概念,还是看了西方国家理论启发,结果一不小心点燃了整个民族觉醒的火苗。
![]()
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复兴”这个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暴增了320倍。外来入侵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只有抱团,才有未来。
现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比如西藏,从1951年的GDP只有0.13亿,到2023年已经暴涨到2300亿。这个增长背后,是政策倾斜、资源支持和民族团结的真实结果。
苏联联邦制玩崩了,就是因为各民族之间缺乏认同感,一旦出事,大家各自为政。
![]()
中华聚合
有时候,团结不是靠喊口号,是靠结构。中国的地理结构相对封闭,中原盆地、黄河流域自成一体,人员流动频繁。而欧洲那边,山多路窄,天然就容易各唱各的调。
语言是另一个关键。中国的汉字虽然读音各地不同,但写出来全国都认得,这就像一个“文化USB接口”,谁插上都能通。而欧洲的拉丁语,早就被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拆成了七零八落。
联合国2023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的民族矛盾发生率只有巴尔干地区的1/40。看起来不起眼的数据,其实就是最硬的证据。
![]()
西方专家总是看不懂中国的“和而不同”,老想着是不是背后藏着“隐形同化”。但其实,真正的逻辑在于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一起做点事,就挺好。
费孝通早就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话放在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金句。
![]()
很多人看中国崛起只看经济、只盯科技,却忽略了背后的“民族团结”这张底牌。这是历史长河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文明型团结”。
![]()
78%的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经验值得借鉴,不是因为中国做得完美,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参考答案。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中国的团结,是软实力,更是硬道理。
美国专家说得没错:真正让人佩服的,不是中国多强,而是这么多不同的人,能拧成一股绳,安安稳稳往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